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论唐人皎然对谢灵运的评价

2023-01-23 来源:趣尚旅游网
◆◆◆ 论唐人皎然对谢灵运的评价 ◆张丹 (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 【摘要】皎然是唐代著名的诗僧,在其《诗式》中对谢灵运诗至为推重,主要由于谢诗符合皎然为文真于情性、善于锤炼佳句,创造意境的 诗学思想。 【关键词】皎然《诗式》谢灵运诗学 唐代诗僧皎然《诗式》是唐代著名的诗学著作,也是继《文心雕龙》和 《诗品》之后分量较重的诗学批评著作。在对诗人、诗作的批评中,皎然对 南朝诗人谢灵运的诗歌极为推崇。“且如‘池塘生春草’,情在言外,‘明月 照积雪’旨冥句中。风力虽齐,取兴各别。”(《诗式・卷--)),表现出皎然 “真于性情,尚于作用”独立的诗学观念和诗学立场。 一、真于情性 皎然主张“为文真于情性”,主要表现为评价谢灵运的山水诗。谢灵运 对山水的吟咏较之同时代的玄言诗,少了空谈玄理、证道载体的意味,多了 发于真性情的歌咏。 在他的诗句:“迈深心于鼎湖,送高情于汾阳。嗟文成之却粒,愿追松 以远游”(《山居赋》),表现出诗人怡情养性于鼎湖、汾阳,远离世事纷扰, 从赤松子远游.绝尘去世的思想倾向,并以此来化解内心的苦闷与矛盾。 在他的《<山居赋>自注》写道:“经历名山、遇余岩室,披露其情性,且获长 生。”可知,谢灵运是把游历山水看作是一种披情展性,获得长生的途径。 唐代诗人白居易也曾评价谢灵运山水诗:“谢公才廓落,与世不相遇。壮士 郁不用,须有所泄处。泄为山水诗,途韵谐奇趣。” 皎然“为文真于情性”的诗情审美追求正与谢诗心与物融,心与道契, 这就是皎然之所重谢诗,“为文真于情性”审美极至追求的表现。谢灵运这 种表达内心真情,避开空谈玄理的山水诗,不仅为当时诗歌写作丰富了题 材,而且为南朝诗歌风貌开了另一扇窗。 二、锤炼佳旬 皎然认为锤炼佳句是诗人追求独特的艺术个性的表现,也就是他所说 的“尚于作用”。他把佳句的追求与风格的崇尚都纳入了意境神往、心与道 融的创作至境。 在谢灵运之前,中国诗歌以写意为主,摹写物象只占从属的地位。同 为山水诗人的陶渊明,其写作风格主要是写意,表达那种“采菊东篱下,悠 然见南山”物我一体的审美体验。谢灵运则不同,山姿水态在他的诗中占 据了主要的地位,“极貌以写物”(刘勰《文心雕龙・明诗》)和“尚巧似”(锺 嵘《诗品》上)成为其主要的艺术追求。他尽量捕捉山水景物的客观美,不 肯放过寓目的每一个细节,并不遗馀力地勾勒描绘,力图把它们一一真实 地再现出来。从皎然的《支公诗》:“道家诸子论自然,此公惟许逍遥篇。山 阴诗友宣四座,佳句纵横不废禅。”可看出他把锤炼佳句也提高到参禅悟佛 的高度。《述祖德赠湖上诸观》:“我祖文章有盛名,千年海内重嘉声。雪风 梁苑操奇赋,春发池塘得佳句。世业相承及我身,风流自谓过时人。”他认 为自己继承十世祖谢灵运的文学才能。在文学作品中能写出那些体现情兴 相圆融,妙用无体的佳句。 皎然评价谢灵运“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登池上楼》)就是一首 表达真性情,用词修饰不着痕迹的典型例子。诗人开始时对“潜虬”“飞 鸿”的描绘,表达自己所处的困境。接着自“衾枕”以下八句,写登楼所见满 目春色,“池塘”“园柳”两句,转为近景的具体描绘。这种景象中是冥含着 诗人的牢愁之旨的,皎然认为这就是“旨冥句中”。 三、文外之旨 皎然认为,谢诗是最富有“文外之旨”的审美特征的,并且指出这是受 了佛教思想的影响,“康乐公早岁能文,性颖神彻,及通内典,心地更精,故 能作诗,发皆造极,得空忘之道助邪?”集高僧、诗人、诗论家于一身的皎然, 对同是佛学家、诗人的谢灵运,论诗自然别具慧眼。 禅宗始终是皎然思想的主导,他对南宗和北宗都有所接受。《皎然传》 称他:“及中年谒诸禅主,了心地法门。”禅宗是以“不立文字”“见性成佛” 为特征的。而禅宗特别是南宗禅的哲理,则深受魏晋玄学的影响。魏晋玄 学。又是佛教思想与道家思想的融合。 皎然在《诗式序》中说:“至如天真挺拔之句,与造化争衡,可以意冥,难 以言状,非作者不能知也。”所谓“意冥”,就是难用语言来描绘,只是内心默 默领会。也就是说,好的诗句,天真自然,特立秀拔,能与自然争高低,其中 的意蕴,难以指陈,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所以他极力提倡诗歌必须达到“但 见性情,不睹文字,盖诗道之极也”的高度。皎然谈到对谢诗“池塘”、“明 月”二句的鉴赏时,《诗式》卷二:“‘池塘生春草’,情在言外”。又云:“情者 如‘池塘生春草’是也,抑由情在言外,故其辞似淡而无味。”关于此句的妙 处前文已有所论述,不在赘述,可见皎然的审美思想追求在谢诗中找到闪 光点。所以对谢诗推崇倍至。 四、意境之美 皎然在《诗式》中评谢灵运的《登池上楼》为“意也”。《咏魏太子》《过 始宁墅》也为“意也”;《从游京口北固应诏》为“高也”。以“高”“意”标举 谢诗,体现出谢灵运诗歌经营画镜创造诗境美的特点。追求诗境之美正是 皎然诗论的核心。同时也是其创作所追求的。皎然“偶来中峰宿,闲坐见真 境。”(《宿山寺寄李中丞洪》)“月彩散瑶碧,亦君禅中境。”(《答俞校书冬 夜》)“释印及秋夜。身闲境亦清”(《酬乌程杨明府华将赴渭北对月见怀》), 只有心悟道妙。才能象忘神遇,心与神道契,达到妙用无体,自然美的创作 至境,表现为自然自在的宇宙本体与自由自在的精神主体的和语言文本与 所描写的物象高度圆融契合的境界。 自称是谢灵运的十世孙的唐代诗僧皎然,曾把自己这位祖先的诗句比 作“诗中之日月”(《诗式・卷一・章宗旨》)尽管皎然一再强调“夫文章乃 天下之公器,安敢私焉”(《诗式・卷一・章宗旨》),但实际上,他对乃祖 推崇备至。他对卢藏用评陈子昂非常不满,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卢藏用 “道丧五百年而有陈君乎”的说法对陈子昂揄扬过当,最要紧的是“上掩曹 刘下遗康乐”(《诗式-卷三・论卢藏用陈子昂集序),遗漏了谢灵运在皎然 看来当然是不合适的。 谢灵运善于把自然山水纳入到审美视野中,静心开掘山水之奇蕴.匠 心独运。别开境界,在中国山水诗创作中,确为一大宗派。他的山水诗的主 要特点是能把自己的感情贯注其中,锤炼佳句,善于经营画境创造意境美, 达到“真于情性”的审美效果。谢灵运诗充满道法自然的精神,贯穿着一种 清新自然恬静之韵味,一改魏晋以来晦涩的玄言诗之风。艺术审美理想的 一致,成为皎然推崇谢灵运的重要原因,谢灵运的诗意境新奇,辞章绚丽, 影响深远。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韦应物、柳宗元诸大家,都曾取法于 谢灵运。 参考文献: [1]李壮鹰.诗式校注.济南:齐鲁书社,1986. [2]王利器.文境秘府论校注.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3 [3]李运富.谢灵运集.湖南:岳麓书社,1999. [4]全唐诗.北京:中华书局,1993. [5]高林广.唐代诗学论稿.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1. 09/2014 3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