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金华的双龙洞》记载了怎么样的一个故事?又怎么呈现给学生呢?下面是由店铺为大家准备的,喜欢的可以收藏一下!了解更多详情资讯,请关注应届毕业生网!
教学要求:
1、通过语言文字的感知了解孔隙、内洞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2、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五自然段。 课前准备:收集材料制作cai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昨天我们跟随叶圣陶爷爷游览了浙江金华的双龙洞,从金华出发经过罗甸渐渐入山,一路上迷人的风景伴着我们。不知不觉,我们来到双龙洞的外洞,外洞可真大啊!
二、学习“孔隙”部分
过渡:令人惊叹的是从外洞到内洞必须经过孔隙,这是一条约10米长的水道,相信水上之旅一定会为这次游览增添许多情趣。让我们到孔隙去看看吧!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5小节,找出一个表示作者心情的词语。(好奇)
(1)作者因为什么好奇?(船小、船进出孔隙的方法与众不同) (2)出示文字 ,练习朗读。
请大家看这句话,练一练试着把好奇的语气读出来。指名读,生齐读。
(3)船这样小,进出的方法又是这样特别,跟孔隙有关吗,说明什么?
(生答师书:孔隙:窄小)
2、过渡:穿过这样窄小的孔隙有怎样的感受呢?
(1)出示文字,体会感受
请同学们用心读这段文字,体会作者的心情是否发生了变化?(害怕、紧张、危险)
(2)你能把这种紧张、危险的感受读出来吗?先自己练一练。 (3)出示画面、文字:同学们练的好认真,我也想读一读。 (4)谁也想读,指名读。
(5)出示画面、文字:我们一起读,老师也为大家配上画面、音乐。 3、小结:
出示画面:这正是古诗所说“洞中有洞洞中泉,欲觅泉源卧小船”,正是一种奇妙的游览方式,有“水石奇观”之誉。
4、让我们再一次领略孔隙的奇妙。师引读第5小节。 三、学习“内洞”部分
过渡:内洞又有怎样奇特的景色呢?
1、请同学们自由读6、7小节,来到内洞有什么感受?在书上划出有关词句,愿意的话周围同学可以交换一下自己的看法。
2、讨论
(1)“黑”:从哪儿感受到的?(这是作者刚进内洞时的真切感受。) (2)“大”:从哪儿感受到的?(“进”是一个量词,有一种平房分为前后几排,一排称为一进,一进大约八、九米,十来进就有(100)米左右。这是作者在内洞“走了一转”才作出的判断,说得有根有据。)
(3)“奇”
①作者看到洞顶的双龙,说“有点像”,到底像不像呢? (本身已具颜色,再加上“蜿蜒”形容,可见双龙的形态,加上灯光摇曳,产生一种“像”的感觉。但由于是自然状态下,没有经过人工的雕琢,不可能十分像,所以作者说“有点像”,可见作者用词的严谨。)
②出示文字:为什么说“即使不比作什么,也很值得观赏”? “变化多端”形状变化多样可用哪些词形容? “颜色各异”颜色多又可用哪些词形容?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