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清代织物中的缠枝纹样
摘 要:缠枝纹为我国古代传统纹样之一,本文简述了缠枝纹的起源和清代之前的不同时期发展状况,重点分析了清代缠枝纹的形态结构,阐述了清代缠枝纹样的题材内容。以及探讨了清代缠枝纹对欧洲中国风这一装饰艺术风格的影响。 关键词:缠枝纹;装饰纹样;清代;中国风
中图分类号:j5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6-0150-02 一、缠枝纹的起源和发展
缠枝纹是我国传统装饰纹样。又称“穿枝纹”、“串枝纹”、“卷草纹”、“蔓藤纹”,日本习惯称“唐草”。这类纹样以各种花草的茎叶、花朵或果实为题材,以涡旋形,s形,波形形式构成。由曲线或正或反地相切,或呈连续的波形或向四周作任意延伸,即成连续纹样、单独纹样。缠枝纹样优美婉转,圆润流畅,富有变化。由于缠枝纹采用涡旋形、波形、s形几何曲线为组合骨架,有一种“运动”与“生长”的趋向。
关于缠枝纹的起源,学术界存在几种观点,一种认为缠枝纹是在中国的传统的云纹和忍冬纹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的。第二种则认为缠枝纹完全是伴随着佛教的兴起从西方传入。这两种观点都有其片面的地方,第三种观点是上述两者的结合互补的综述。日本学者城一夫在《东西方纹样比较》中有很好的概述:“中国最早的唐
草风格的涡卷纹样,不是西方发展起来的莲花、棕搁叶那样的植物纹样,据说也不是由云纹变化发展起来的图案。但是,我想可能是渐次接受西方植物卷草纹样或中亚游牧民族动物卷草纹的影响,和唐草纹相互融合,而逐渐发展形成的。”也就是说缠枝纹样是在中国古代传统云气纹样的风格基础上糅合了外来植物纹样的形式特征而得以发展成熟的。这种观点比较客观,既承认了中国缠枝纹受到了西方纹样引入带来的影响,又考虑到了中国传统纹样内涵的传承。
经过南北朝这段漫长的孕育期,可追溯的发展成型的真正意义上的缠枝纹出现在隋唐,尤以唐朝为盛。这个时期的缠枝纹结构严整,有着明显的格律感,大部分以二方连续或适合纹样的形式出现,同时频频与其它纹样组合使用,例如各种花卉鸟兽。这些纹样图式妙趣横生,同时也奠定了缠枝纹以后的发展方向。
宋代的缠枝纹在唐代的基础之上,发展成为卷叶花卉,同时因受到工笔花鸟画的影响,风格上更为写实,纹样更加细腻流畅,从此写生花卉成了缠枝纹样的一个主要部分。同时选取了符合宋代文人审美的有君子之风的花卉和动物构成了更多的吉祥纹样组合,赋予了缠枝纹清幽内敛的精神内涵。
元代的缠枝纹引入了游牧民族的审美风格,因为元代贵族崇尚奢侈的生活习性,这一时期的纹样也刻意追求华丽繁复的视觉效果。线条曲线富有弹性,夸张有力,与之搭配的花卉植物形态优美
活泼。其中典型的风格融合了唐卷草的波状连续形式,这也影响到了后代缠枝纹的发展。
明代早期的缠枝花沿袭了元代风格,而郑和下西洋之后带来了伊斯兰文化,缠枝纹的发展再一次受到来自西方的文化影响,出现了阿拉伯绘画风格的缠枝造型。明中期以后,缠枝骨架明显定型,花头十分丰硕饱满,缠枝的主枝成环状绕过花头,接近于圆形。纹样的题材也更加程式化,各种寓意的缠枝纹样组合的出现深深影响了清代缠枝纹的发展。 二、清代缠枝纹的表现形式
清代装饰纹样的艺术风格是繁琐而精细的,这点在缠枝纹的造型上也得到了体现。这时期的缠枝纹叶片小而细密,表现转侧变化。被缠绕的花卉等纹样在图案上更加突出,花头分瓣更细,发展到后期甚至过于娇柔繁冗。缠枝纹的装饰性进一步增强。缠枝纹的结构主要有两种,一是四方连续的s形波状曲线,以枝叶为骨干线,相互串联成有严密组织的骨架,主花位于缠枝骨架之中,枝叶围绕主花来回穿插,这是缠枝纹最为典型的结构。另一种为对称式的缠枝,从正面的角度来展示纹样,缠枝则对称分布。
清代纹样的一个特点是注重纹样的寓意,通过纹样的形象和谐音的设计方法达到“图必有意,意必吉祥”。这使得缠枝纹的出现往往伴随着其他表示吉祥含义的纹样,几者一起组成新的多层次寓意的纹样。根据这些吉祥纹样的题材内容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一)缠枝花卉纹
由于表现吉祥如意的大部分素材为花卉纹样,因此缠枝花卉纹是清代缠枝纹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些花卉的取材并不局限于蔓枝类,例如四季景中的牡丹、荷花、菊花、茶花,其主花通过各种变形设计方法,呈现出千姿百态的形式。其中最为常见的是缠枝牡丹纹和缠枝莲纹。缠枝牡丹纹将枝叶和牡丹花经过设计变形,以四方连续的形式布满全局,整体效果姿态生动,疏密有致。缠枝莲纹取莲花象征着生命、多子、子嗣延续的寓意,莲花在纹样设计中处于视觉焦点位置,表现规整有序,文秀洒脱。缠枝花卉纹还经常配以卐字曲水纹为底纹,与缠枝牡丹纹组合意为万世富贵,而与缠枝莲纹的组合寓意万世不灭。 (二)缠枝动物纹
清代的缠枝动物纹与之前的表现形式略有区别,动物纹已经不是纹样的绝对主体部分了,往往是以与缠枝花卉纹构成组合纹样的形式出现,重点在于吉祥寓意的表达。纹样更侧重于组合而成的整体,在视觉分布上动物纹和花卉纹所占的比例大体相当。以缠枝莲喜相逢纹样为例,喜相逢是指一种二破式团花,一个团花整圆被s形线分成两半,两半纹样形成相逢之状,双飞彩蝶是喜相逢中最常见的选材。缠枝莲喜相逢纹样以缠枝为骨架,相互串联勾画出团花圆底,其上彩蝶与莲花按比例均匀分布,交相斗艳。而缠枝莲蝙蝠纹则是对称式分布,以莲花和一只蝙蝠所在的位置确定整个纹样的
中轴线,其余蝙蝠在轴线两边左右相对排列。各个部分通过缠枝连接得到关联,象征着福禄之意。 (三)缠枝八宝纹
八宝纹样有两种释义,与缠枝纹合用的八宝纹多为佛教中的八吉祥,指代佛教中的八种法器:白盖、金鱼、宝瓶、莲花、法轮、法螺、宝伞、盘长,八宝纹在清代发展已趋于成熟。一般八件配套使用,由缠枝以四方连续准则按s形相互交错串成骨架,八宝纹样则位于缠枝骨架绕出的近似的圆形正中央。缠枝八宝纹通过纹样背后象征性的宗教涵义来表达吉祥之意,因清代延续了尚佛的传统,此纹样在这一期间内发展到了最高峰。 三、清代缠枝纹与对欧洲中国风的影响
17至18世纪,因为航海技术的提升,海上丝绸之路日趋繁忙,中国和欧洲间的贸易量日益加盛,其中交易量最大的商品为丝绸、瓷器和茶叶,纺织品上的缠枝纹也是在这个时期传播到欧洲各地。这些具有东方艺术特色的丝绸到了欧洲,带去了关于神秘远东地区的形象化的联想,引起了当时上层社会和艺术家、收藏家的浓厚兴趣。这促使了装饰艺术史上中国风这一风格的形成。
中国风不是当代通俗意义所指的中国风格,而是一种追求中国情调的西方图案或装饰风格,以中国传播到欧洲的事物所带来的不同的艺术风格为素材,经过欧洲人用传统欧式构图方法重新设计而成的新的艺术风格。它从属于巴洛克和罗可可艺术,在一定程度上
反映了欧洲人对中国艺术的理解和对中国风土人情的想像。例如巴洛克式的艺术卷叶,其翻转的结构特征有着典型的缠枝纹的特点,但并不等同于缠枝纹。
中国风对于缠枝纹的借用,常用的重建纹样构图方法为阻影、明暗、焦点透视、浓淡法和油画风等。通过这些欧洲传统技法处理后再次表现的缠枝纹,比同时期清代中国本土的缠枝纹更加规整。 通过巴洛克和罗可可艺术风格在整个欧洲的传播,英国的纺织品设计师也接触到了缠枝纹,并开始将其用在自己的设计作品中。英国的绒线刺绣就深受中国风影响,这种刺绣色调以红色、褐色和蓝色为主,常见的纹样为缠枝花型的藤蔓和花卉。但是因为拘限于欧式传统的几何构图思维,这种缠枝纹的风格比较沉闷,不像清代缠枝纹那么灵活生动。事实上不只是纺织品设计,设计师将具有中国特色的缠枝纹素材的使用范围拓展到了大部分的装饰设计领域,除衣料外,还包括了壁纸、书籍装帧等运用,扩大了缠枝纹的使用空间。而19世纪的威廉·莫里斯也从这些变体缠枝纹中获得灵感,将其重组成为一种繁复的花卉纹样,其中抽象的花卉植物构成流畅的曲线线条,与单位纹样有机地配合起来,两者间的脉络互相交涉。可以说缠枝纹在工艺美术运动中也扮演了重要角色。
综上可见,缠枝纹是一种具有国际化特征的装饰纹样。它的起源本是结合了中国本土纹样的风格与西方纹样的特征,到了清代,在中国独立发展的缠枝纹又随着海上丝绸之路传播回西方,并且对
欧洲装饰艺术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进作用,是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交流的非语言文字的使者之一。 参考文献:
[1]郭廉夫,丁清,诸葛铠.中国纹样辞典[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1998.
[2]赵丰.中国丝绸通史[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5. [3]段西慧.缠枝纹装饰风格探析[d].上海:东华大学,200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