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课教学改革的“三改”
作者:陈丽娟 亓光焱
来源:《黑龙江教育(中学版)》2003年第07期
长期以来,政治课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并没有很好地发挥它在使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与行为习惯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等方面的指导作用。如何改变政治课的现状,增进政治课的实效,切实完成政治课培养学生道德、行为、人生观、价值观、思想政治素质的教学任务,是摆在每位政治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积极进行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必须对政治课教学进行改革。 一、改革政治课教材——教师要做政治课教材改革的参与者、研究者。
课程在学校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教育的价值主要通过课程来体现,因此,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自然也是学科改革的核心。在新课程的试用期内,教师不应被动地接受教材、遵从教材,而应该边使用教材,边研究教材,提出合理化的改进意见,使最终定稿的教材更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更具有可操作性、实效性。 二、改革教学方法——由重视教向重视学转变。
教师要把研究重心从教法研究上,转移到对学生学法的研究和指导上来。
1.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 为了适应学生了解形势、政策的需要,使政治课更好地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不断丰富政治课教学内容,我们在政治课的课堂上开设了课前三分钟的时政热点访谈,鼓励学生多关心政治、关心身边的大事,用所学的理论去评析热点,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课下,我们也经常布置一些有关焦点问题、大的政治话题的探析,指导学生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问题,形成自己的观点。这样做一方面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另一方面帮助学生重新梳理、印证知识,使学生既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又能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再有,我们还利用课余时间组织辩论,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训练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2.注重学生情感教育,营造政治课教学的良好氛围。
以爱国主义情感为例,我国自古就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追求;有文天祥留下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壮语……这些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一直不断地激励着中华儿女不怕牺牲,前赴后继,为祖国和民族振兴而不懈奋斗。政治课本身就承担着培养学生高尚情感的任务,这就迫切需要关注课堂教学认知目标和情感目标的协调发展。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教师首先要做到民主教学,建立以“爱”为基础的融洽、和谐、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其次,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活化教材,如,可利用漫画帮助学生理解重要的思想、理论、观点。再次,指导学生把教学内容编排成“简短的小品”,展现在课堂,增加学生的体验,以达到活化教材的目的。
三、改革政治课评价方式,体现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 1.重视自评
主体取向的评价,最终目的不是做出评价,而是要让被评价者认同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加以改进,获得发展。因此,在评价中,更要强调重视被评价者的自我评价。教师建立业务素质自我提高档案,就教学体会、心得、感悟或某一教学片段等加以记录。学生建立成长记录袋,就政治课课堂表现、课下对政治课有关话题的敏感度、见解的发表、问题的思考、行为上的表现等加以记录。师生做到随时记录,定期总结、反思,以促进各自不断发展。 2.拓展传统评价方法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新课程评价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教师、学校、课程的发展,改变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忽视改进与激励功能的状况。这里,并不是完全摈弃传统。对于基础性的知识点,利用量化的纸笔测验进行评价还是比较恰当的,它能够很好地保证评价的覆盖面和深入程度。但我们更强调改革测验的具体方法。可以是写一篇关于所学知识的时政问题论坛,也可以是极具开放性的试题。既检查了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程度,又能发展他们的创新思维。 3.实行师生互评
通过互评,使传统的被评价者成了评价主体的一员,在主动参与中加强了各评价主体彼此之间的互动,有利于平等、理解、互动的良好评价关系的形成,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如阶段性互评,甚至允许被评价者申辩。 (作者单位:龙江县教师进修学校)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