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日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数学日记是一种过程性评价的具体方式,不仅用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且用于评价学生的思维方式。通过日记的方式,学生可以对他所学的数学内容进行总结,可以像和自己谈心一样地写出他们自己对学习的情感态度、困难之处和感兴趣之处。让他们沿着思考数学——说数学——反省数学——运用数学的思路进行学习。
一、通过写数学日记,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和思考兴趣。
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但学生的能力不是均衡的,班级也就是一个小小的社会,“社会”中有强者也有弱者。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组织的活动课,师生之间或学生与学生之间都自觉不自觉地以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生为中心,他们成为了学习的领头羊,其他的学生不过是在学习活动中听取别人的思考结果。特别是思维速度较慢的学生,他们在活动过程中也会积极地思考,但是经常是他还没有想出结果,别人就已经讲出了答案,那么这个思维过程就被迫中断,被别人代替了,而得不到训练,自然就体会不到成功的喜悦。长期下去,学生之间的差异会更大。逐渐成为我们面对的那种成绩平平,上课溜号,不写作业的学生。我们常常把对学生差异的认识停留在兴趣、爱好、行为个性和性格差异上,关注的是学生成绩的好坏,很少去想“这个学生的学习风格如何”、“他是一个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新课改提倡人性化的教育,公开的说教、批评、指正,虽然会让学生得到一些教训,让他们提醒自己要认真,但同时他们的自信可能会因此而削弱了许多。日记给他们提供了一个改正错误的私人空间,通过师生之间的书面对话,允许学生有足够的时间用不同的思维方式来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通过写数学日记培养学生对数学概念和知识的表达能力。
数学概念不需要学生死记,但要理解,将课本中符号化、正规化的数学语言解释翻译成生活中的语言,能解释、区别它们在不同的数学问题情境下的相互关联,能解释各种不同表达之间的相互关系,根据不同的情境与目的在各种不同的表达形式之间进行选择和转换的能力等等,这些表达的技能是数学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但许多学生对于数学只会做不会讲,曾有个学生说:“我宁愿去背一篇课文,也不想去解释什么叫做整除。”一个很简单的道理,这些数学概念表述起来有些拗口,学生害怕说不好会出丑,这就让他们对数学概念产生了一些抵制的心理。新课程强调发展学生数学交流的能力是数学教育的目标之一。而写数学日记提供了一个让学生用数学的语言或自己生活化的语言来表述数学思想、方法和理解过程的机会。刚开始学生觉得写一次数学日记比做几道题目要难得多,我提示他们可以将自己当做老师,如何向别人讲解这道题,或向别人写信,告诉他们你是怎样做这道题的,让我得到了意外的收获。
三、通过写数学日记提高他们对知识的反省交流的能力。
“探索与掌握……”“探索与理解……”“探索……性质”是标准具体目标中出现频率很高的一个句型,它体现了标准对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性”的要求。学生是如何理解知识的是我们每个教师都应关注的问题,虽然我们的课堂已在逐渐改变那种单纯传授知识的模式,但每一个人对数学的理解都与自身的经验、知识背景、思维方式、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有关,由此而产生的差异导致不同的学生表现出不同的数学学习倾向。那么,同一个教师面对众多的学生,他所引导的学生探索知识的方法以及课堂教学模式不一定适应每一个学生。教师要想知道学生的学习情况,数学日记就可以发展成为一个学生自我报告,评价自己的能力或反思自己问题解决的策略,从中了解到他们对知识的理解过程。每堂新课结束,让学生写出自己理解的地方,能否将其运用到日常生活中,不明白或还要进一步理解的地方以及对自己表现的满意程度等。从这个意义上说,它有助于数学教师培养和评价学生自身反省认知的能力。
小学生年龄小,认知能力有限,也很容易满足。每次上新课前我都让学生对知识进行预习,找出自己理解和不理解的地方。在上“正、反比例的对比”这一节课上,我刚揭示内容,准备让学生自由讨论进行比较时,班上一位男生站起来说:“老师,这节课不用上,我们会很正确地区别成正、反比例的量。”然后他很快很正确地将成正、反比例的两种量的含义讲了出来。一会儿又有一位同学举手将它们的相同点、不同点罗列一遍。他俩得意地看着我。我知道这节课的内容远不止他俩所说的,但为了不打消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我表扬了他俩。并给了几道题,他们区分得很快,当我问到:“圆的周长一定时,它的直径和圆周率”,他们认为成反比例。我问他们:“为什么区分得这么快呢?”他们说:“有标志性的语言,说是‘积一定’和‘商一定’”。班上就争论起来了,许多同学不同意,结果班上就围绕他们所说的和上面的问题展开了讨论。课上我并没有条条框框地列出正、反比例的区别,而是让他们课下写一则数学日记:“如何准确区分成正、反比例的量?”其中有一位同学写道:“我们不能讲区别成正、反比例的量有标志性的语言,如果那样,我们的数学题也就像区分街上的红绿灯那样枯燥无味。我现在知道,圆的周长一定时,它的直径和圆周率不成比例,因为周长固定,直径就是唯一的,而圆周率是一个不变的常数,我在判断时忽略了成正、反比例的量都必须是变化的量。对不起,老师,我太骄傲了,我不应该说不用上,其实还有很多我不懂的知识。”
看了上面的日记,似乎感到学生在向我道歉,但如果是面对我,面对大家,他也许无法讲出自己的体会。这看起来不过是这位学生一节课的感受,其实这就是一个对知识由浅到深的探索反思过程。人们常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思维在学生数学学习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反思,让学生清楚地看到自己理解掌握知识的轨迹,在过程中促进学生的发展。
四、通过写数学日记,让学生在知识内化的基础上提高运用数学的能力。
有的专家认为:“学习一个数学概念、原理、法则,如果能组织起适当的有效的认知结构,并使之成为个人内部的认知网络的一部分,那么学生才会产生他们自己的数学理解。”也就是说,当数学知识被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内化,成为学生自身知识体系的一部分时,才真正形成了数学理解。但“理解”不是我们数学
追求的最后结果,如何利用自己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即运用知识的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运用数学是一种实践性的活动,是对知识的一种提升过程。丰富、有趣、现实的日常生活包括许多的数学知识,课堂上理解了或学会了不等于就会解决实际问题。所以在数学日记中,我让学生建立一个:“数学就在我身边”的专栏,每个周末回家利用本周学习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件生活中的问题,再用日记的形式记下你的收获。只有带着知识走向生活,跳出课堂,才会感受到知识的魅力所在。
建构主义教学论认为:学生的知识建构不是教师传授与输出的结果,而是通过亲历,通过学习环境间的交互作用来实现的。现代数学教学已从狭隘的知识传授走向一种开放性的大数学课堂。我们应将数学的学习视为一种文化,一种思想,一种生命的体验,一种塑造完美人格的教育,应关注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数学日记为数学教师和学生之间搭建一座交流的桥梁,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框架,关注学生的自我需求,让学生学会学习,从一个听众,一个操作者逐渐成为一个探索者,为他们以后独立面对世界,走向终身学习的道路铺下奠基石。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