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韩愈散文的抒情性特征
作者:王梦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6年第06期
摘 要:韩愈的散文在中国散文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其散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无论是论说、记叙、抒情,都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形成了独特的风格。本文着重分析韩愈散文的抒情性特征,通过其对散文抒情手法的继承和发扬,结合时代背景、个人理想和情怀,对其散文的抒情性特征进行深入分析,揭示其对唐代散文革新的贡献与影响。
关键词:韩愈;散文;抒情性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06-0-01
韩愈是唐代卓越的散文家,宋代苏轼推崇他“文起八代之衰”;曾巩《杂诗》则云:“韩公缀文辞,笔力天乃授,并驱六经中,独立千载后。”韩愈散文的文道结合、语言丰富、艺术技巧高超等备受世人关注,然而韩愈散文的直率大胆,富有真情实感和鲜明的抒情性,也是造就韩愈散文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韩愈散文对抒情手法的借鉴与发扬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抒情散文萌芽于先秦,在先秦的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中,蕴藏着作者充沛的情感,《庄子》中的许多篇章都可被看作是较成熟的哲理抒情散文。汉代的历史散文和政论散文,如《史记》《过秦论》等,所用的表现方法主要是议论和叙述。“到辞赋体文学兴起,才发展了描写和抒情的技巧,但两汉以下的辞赋却走上了“雕虫篆刻”的道路,因而被韩愈以前提倡“古文”的许多人所鄙弃。韩愈则注意继承、发展前人包括辞赋作家使用描写、抒情方法的成就,特别是唐代传奇文学和诗歌发达,古文家中许多人善写传奇和诗歌,韩愈把它们的写作方法用于“古文”,更加提高了散文描写和抒情的水平。”[1]
韩愈的散文中有议论叙述,更有率真大胆的抒情之作,这类作品往往因为饱含真情实感,写起来形象生动,气势充沛,非常容易感染读者。如悼念亲友的祭文《祭十二郎文》;给好友写的书信文《与孟东野书》;为“文以明道”而作的论说文《师说》《答李翊书》;还有为人才发“不平”之声的论说文《杂说》(其四)等,这些文章体裁多样,写人写事都富有极强的感染力,对抒情手法运用自如,增强了散文的表现力。
二、韩愈散文的抒情性特色
(一)为明道而抒情
唐代古文运动,是一次提倡散文、反对骈文的文学革新运动,韩愈以儒家道统的继承者自任,文以载道、文道合一,是韩愈古文理论的核心。然而作者的“明道”并非直白生硬的陈述,他以强烈的自信与信仰感染读者,把真诚的感情注入到文章中去,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使文章达到“文以明道”的目的。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如《与冯宿论文书》与《答李翊书》这两篇文章,同样是“论文”,以宣扬“古文”为主题,作者在文章中积极地表明了自己的思想观念和理论主张。从“不知古文直何用于今世也。然以竢知者知耳”“以此而言,作者不祈人之知也明矣。直百世以竢圣人而不惑,质诸鬼神而不疑耳。足下岂不谓然乎”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对于“文以明道”的坚持与实践,感受到作者的真诚与热情。
(二)为理想而抒情
韩愈在《与凤翔邢尚书书》中说:“愈也布衣之士也。生七岁而读书,十三而能文,二十五而擢第于春官,以文名于四方。前古之兴亡未尝不经于心也,当世之得失未尝不留于意也,常以天下之安危在边……”[2]这段话表明了韩愈的理想,他是一个想要有所作为的人,他虽然提倡“复古”和儒家道统,但绝不只埋头于书堆,他的文章能真实反映现实社会生活,为自己或他人发出“不平”的声音。
韩愈在《送孟东野序》中,结合自己不得志的感受,提出了“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的理论,全文由物及人,由人及天,再由天及于人言,浩浩荡荡地用了四十个“鸣”字,充分表现出对友人孟郊的慰藉与支持。在《荆潭唱和诗序》中他进一步阐发了这一理论:“夫和平之音淡薄,而愁思之声要妙;讙愉之辞难工,而穷苦之言易好也。是故文章之作,恒发于羁旅草野……”[3]韩愈意识到,只有这种具有真情实感的不平之鸣,才能成为那个时代优秀文学的代表。作者对于这种现象是感同身受的,因此能够写出抒情特色鲜明、具有现实意义的文章。
(三)为抒情而抒情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韩愈散文除了论说文、记叙文还包括抒情文,抒情文多见于祭文、赠序、书信之中,如《祭十二郎文》等,作者在文章中寄予了深厚而真挚的情感,或怀念亲友,或给予友人后生鼓励和祝福,或向知己倾诉情怀,无一不具有浓厚的抒情色彩。
《祭十二郎文》曾被后人誉为“千古绝调”,孙昌武先生也说“这篇文章抒写悲情兼有喷薄雄肆和哀婉深沉的特点,文字如强抑悲痛,脱口而出,未加修饰,实则精心结撰,是真情流出的至文” [4]。作者在文中回忆与十二郎生前的深厚情谊,全篇几乎字字句句都在写情,即使是纯粹叙事的语句,也无不渗透着无限深情,使人读之不禁为之动容,发自肺腑的真挚情感正是这篇祭文的魅力所在。
三、小结
韩愈的散文是唐代散文革新的鲜明标志,他的散文在古代散文的基础上,吸取新的语言成分,形成一种宜于说理、抒情、叙事的新散文,而成为中古以来最流行最实用的文体。李汉在《昌黎先生集序》中说:“呜呼!先生于文,摧陷廓清之功,比于武事,可谓雄伟不常者矣!”[5]古往今来,韩愈的散文都被给予很高的评价,这不仅与他“文以载道、文道合一”的古文理论息息相关,更与他革新文体、语言创新、丰富表现手法包括描写和抒情息息相关,其散文的抒情性特色是不容忽视的,可以说,正是韩愈等人将浓郁的情感注入散文之中,大大强化了作品的抒情特征和艺术魅力,为抒情散文的发展做出了有力的贡献。
参考文献: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1]孙昌武:《论韩愈散文的艺术成就》,辽宁师院学报,1981年02期。
[2][3][5]马其昶:《韩昌黎文集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
[4]孙昌武:《韩愈诗文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