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一年级教案

2022-12-18 来源:趣尚旅游网
教学内容: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一)。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求比一个数多几(少几)”的意义。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经历解决问题、探索、交流算法的过程,体现算法的多样化,培养初步的抽象、概括、推理能力。

3、主动参与新知识的学习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对数学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求比一个数多几(少几)”的意义 教学准备:小树卡片、绿色大卡片、小棒、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3月12日是什么节日吗?(植树节)。

每一年植树节快要到来的时候,我们学校都要开展一次绿色植树活动,今天,我们班先举行一次植树活动,好不好?(板书课题:绿色行动)。

老师为我们每个小队都准备了一块草地,如果你在这节课表现得好,回答问题积极,就可以为你们小队的绿地栽上一棵小树。咱们比一比,看哪个小队树栽得最多。栽树最多的小队将被评为本学期的 “优秀植树小队”!让我们一起努力吧!加油!(课前准备各种不同的小树卡片和八张绿色卡纸。)。

同学们,你参加过“植树活动”行动吗?你知道在植树行动中要做些什么事情?(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挖坑、栽树、浇水、挂牌等。)

[设计意图:教师配合时令特点,结合近期的植树节,充分利用情景图,让学生充分观察,把情景图的中“植树活动”主题情景转换成了学生需要进行活动的参考信息,结合课本内容设立了以“小树”为奖励,联系内容,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师:看来,小朋友们都喜欢参加“植树活动”行动。(出示投影:植树活动),这幅画面就是小朋友参加“植树活动”行动的情境,瞧,这些小伙伴们干得多带劲儿!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互相说说你发现了那些有趣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那些有用的数学问题呢?看看谁发现的最多、最有用。

学生小组内互相交流自己发现的信息,教师进行巡视,指导学生找到有用的信息,小组内成员根据信息提出问题?并说明根据哪些信息可以提出那些问题,小组长进行记录。 全班交流,选小组到讲台上进行叙述。 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1)这里一共有多少棵花?

(2)他们一共要挂多少个牌子? (3)挂牌的和浇花的一共有多少人? (4)挂牌的比浇花的多多少人?

同学们的提问能力真是强,能发现这么多的有趣问题,作为表扬每一个组都种一棵树! 4、解决问题

师:我们先来解决“这里一共有多少棵花?”这个问题。同学们,我们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用到那些信息呢?如何利用这些信息列出算式呢?该如何计算呢?(用课件出示这三个问题)下面请同学们自己先试着想一想!

组织小组讨论:请你先把你的想法和计算方法在小组内交流交流,小组长认真组织,我们比一比,看一看,哪个小组解决问题的方法多!(生交流,师适时进行指导)

组织全班研讨:哪个小组能把解决方法说给大家听?(对于学生的方法,选择优秀的进行板书,鼓励引导学生学习最佳的方法。)

师:小朋友们真了不起,一道题竟能想出这么多的计算方法,你能把你最喜欢的计算方法介绍给大家吗?你为什么喜欢这种算法?(根据学生表现奖励小组“植树”)

(设计意图:主动猜测,多种算法。根据情景图鼓励学生寻找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教学口算25+3=?时,让学生想办法用已经学过的知识和方法尝试解决问题。提供自主思考学习的机会,给学生充分思考的空间和时间,允许并鼓励他们有不同的想法,尊重他们的想法,哪怕他们的想法是不合理的,甚至是错误的,让他们在相互交流、碰撞、讨论中进一步明确算理。) 6、小练习:

a、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一算这两道题吗? 21+8= 4+53=

b、谁愿意把你的计算结果说给大家听?你是怎样算的?

7、“这里一共有多少棵花?”这个问题我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已经解决了,这些问题你还想解决哪个?

生:我想知道“他们一共要挂多少个牌子?”。 师:怎样才能知道“他们一共要挂多少个牌子?”呢?

师:你知道怎样计算吗?请把你的计算方法在小组内交流交流!(生交流,师适时进行指导) 8、谁愿意把你的计算方法说给大家听? 9、小练习:

a、小朋友请看屏幕,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一算这两道题吗? 45+30= 10+36=

b、谁愿意把你的计算结果说给大家听?你是怎样算的?

10、小结: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黑板上这两道题,你发现它们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发现:两位数加一位数是个位相加;两位数加整十数是十位相加)。 (设计意图:验证猜想,探究算法。任何猜想都要经过证明,才能确定其是否具有普遍意义,所以设计了两个活动进行练习,在练习中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验证猜想。验证猜想的过程,也就是学生主动参与数学知识探究的过程。通过多样的练习让学生自己感受出自己的口算方法的优缺点,进而自主的选择最优的口算的方法,促使学生以一个创造者、发明者的身份去探索知识,让学生在体验满足感、成功感的同时,获得一种科学方法的启蒙教育。)

三、课堂练习:

1、你们太棒了,老师真佩服你们!我这里有一些问题需要同学们帮忙解决。看一看这节,课谁学的最棒!

(1)、学校要给一些小树挂牌,现在已经做好了23个牌子,还有5个没有做好,你能知道我们一共要给多少棵小树挂牌子吗?

(2)、如果我们大家要去植树,男同学有18人,女同学有20人,如果一人栽一棵树,一共要栽多少棵树?

(3)、要挖38个坑,男同学已经挖了26个坑,女同学挖了10个坑,我们挖的坑够不够? 2、游戏:找树叶。

同学们表现得这么棒,为了奖励大家,我们来做个游戏:“找树叶”。

小组活动:大树的四个枝上写上不同的得数,树叶上写算式,让学生找一找:看看每片叶子应该长在这棵大树的哪个枝上? 四、课堂小结:

小朋友,你今天学到了什么?(生交流)

你们可真了不起,每一个小组都种了这么多的树,表现太棒了!不但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法的题,而且还想出了这么多的计算方法,老师真为你们骄傲!希望小朋友们继续努力,相信你们一定会更出色!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初步学会简单的元、角、分间的换算。

思想目标:使学生受到爱护人民币和注意节约的思想教育。 能力目标:初步培养推理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 各种币值的人民币若干 【教学过程】

一、交流导入

我们买东西要花钱,世界上的钱有很多种,如美国使用美元,日本使用日元,那我们国家使用的是什么钱呢?对,我们国家的钱币叫人民币。课前老师请同学们向家长请教,也可以查找课外书了解有关人民币的知识,现在我们就来交流你所了解到的知识。(学生汇报,尽情地让学生发挥)

同学们了解的知识可真不少,但每个同学了解的知识又是不完全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我国人民币的有关知识。 (板书:认识人民币) 二、学习新课

(一)小组合作,认识人民币 1、 认一认

(1) 小朋友面前有1个小钱箱,请取出你认识的人民币,在小组内介绍一下,并说说你是怎么认识的。

(2)谁愿意将你认识的人民币向大家介绍一下? 生:这是1元。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看颜色。 看数字。 师:还有1元吗? 生:有。这也是1元。 师:它们一样吗?

生:不一样。这是纸币,这是硬币。 师:还有其他的想法吗? 生:这是5角。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看颜色。 看数字。 师:还有5角吗? 生:有。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相应的人民币,并适时介绍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两种) (3)小结:刚才我们学会了认识人民币的方法可以看数字和它后面的单位,还可以看颜色、大小等等。 (二)分类

师:请先拿出你们带来的人民币,分一分类,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 学生操作(可以分成硬币和纸币;也可以分成分币、角币和元币。)

1、教学例1,认识“分”币。

师:请从分币中分别找出1分、2分、5分硬币各一枚,说一说,你是怎样区分它们的。(学生回答)指出:分是人民币的单位。

以换钱的方式,使学生了解这几种分币间的关系。得出结论:1个2分可以换2个1分,1个5分可以换5个1分。 2、教学例2,认识“角”币。

让学生拿出10分,并说说自己的拿法。(有的同学拿了10个1分,有的拿了2个5分,有的拿了5个2分。)

说明:10分就是1角,10分既可以换成一枚1角硬币,也可以换成一张1角纸币。教师板书:1角=10分

角币除了有1角外,还有哪些?你怎样区分2角、5角?5角硬币你认识吗?它与5分硬币有什么不同?指出:“角”也是人民币的单位。 3、教学例3、例4、认识“元”币

让学生拿出10角,同桌比一比,谁的拿法多。

说一说元币的图案。板书:1元=10角 告诉学生“元”同样是人民币的单位。 三、巩固练习

1、公园买票。一张票5元,说说可以怎样付钱?看谁的方法最简便。 2、填空:(1)1元=()角 1角=()分 3元=()角 2角=()分 6元=()角 7角=()分 (2)14角=()元()角

3、兑换人民币: 1张5元可以换( ) 张1元 1张10元可以换 ( )张1元 1张50元可以换 ( )张10元 4、在下面括号里填上元、角、分。 (1)一瓶矿泉水的价钱约是1( )。 (2)一支铅笔的价钱约是4( )。 (3)一块橡皮的价钱约是50( )。 (4)数学书的价钱约是6( )。 (5)一本珠算本的价钱约是3( )。 (6)一个削笔机的价钱约是15( )。 5、现场购物

展示小商店的商品及其价格,学生选出最佳、最合理的方案付钱。孩子们,剩下的钱你们打算怎么使用?(交学费、买文具、书、为希望工捐款)并对学生进行节约用钱,珍惜爸爸妈妈劳动成果的教育。

四、总结: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人民币,你们都学会了那些知识? 【板书设计】 认识人民币 元角分 1角=10分 1元=10角 1元=(100)分 【教材分析】

借助小朋友在大海边沙滩上赶海活动,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图中的主要信息,提出问题,引起学生对两位数加两位数计算方法的探索。 【教学目标】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和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相应的计算。

2.经历探索100以内数的加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验算法的多样性,感受计算过程的合理性。

3.在现实生活中,能发现,提出并解决100以内数的加减计算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初步学会表达,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直接导入。

师:有一句广告词说得好。天蓝蓝,海蓝蓝,我家住在大海边。同学们喜欢到海边去玩吗?现在有一队小朋友已经在海边玩哪。我们快去看看。 二、提供探索机会,经历探索过程。

1.师:你看见了什么?(小朋友)小朋友在干什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生提)还可以怎样提?

2.师:同学们真棒,提了这么多的问题。这节课我们先来解决一共捉了多少只虾?这个问题。自己试试看。

(学生利用已有的加法经验,想一想,算一算。) 3.师:同学们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中交流吗? (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算法。)

4.师:哪个小组来交流一下?

(当学生出现用竖式计算时,可以让学生在黑板上板书: 2 6 + 1 2

5. 师:刚才我们解决了一共捉了多少只虾的问题,那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一算小朋友一共捉了多少只螃蟹吗?(学生自己解决) 6.师:谁愿意说一说你的算法?

7.师:如果用竖式来计算你会不会写呢?(学生独立解答并将课本上的竖式填完整。) 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小朋友在海边玩够了,在回家的路上,遇到了几只断尾巴的壁虎,你能帮他们找到自己的尾巴吗?

(学生独立完成课本自主练习第3题。集体订正。) 四、趣味游戏。

师:下面我们玩一个有趣的游戏,老师准备了一组口算卡片,我们分8个小组比赛,第一名做完得20分,第二名做完得18分,第三名做完得16

分,那第四名的多少分?第五名呢?„„每对一题得10分。最后得分最多的组获胜。 (学生比赛,集体订正,评出优胜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