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膜鳞状细胞癌病例分享
病例报告
角膜鳞状细胞癌(简称角膜鳞癌)为来源于角膜上皮的恶性肿瘤,病因不明,患者以中年男性居多,50~70岁为发病高峰,今遇一例女性高龄患者,报告如下。
患者女,87岁,农民,主因右眼表肿物伴视物模糊5个月余于2016年4月6日就诊。既往30年前右眼颞侧角膜缘有一小肿物,由于没有症状而未诊治。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否认心脑血管疾病等病史。患者自发病来,精神可,饮食睡眠及大小便均正常,体重无明显变化,查体:体温36.8℃,脉搏70次/分,呼吸17次/分, 血压150/90 mmHg(1 mmHg=0.133 kPa),神清语利,查体合作,心肺腹未见明显异常。
眼科情况:视力右眼0.1,左眼0.25;眼压右眼无法测量,左眼19 mmHg,右眼颞侧球结膜及角膜表面可见灰白色肿物覆盖,眼睑被肿物顶起不能闭合,肿物边界清楚,表面凹凸不平呈菜花状,间有血管环套,大小约18 mm×15 mm×8 mm,覆盖3/4 角膜,鼻下方可见透明角膜,肿物临近结膜充血明显,新生血管丰富。余窥不清。左眼角膜透明,前房中深,瞳孔正圆,直径3 mm,对光反射存在,晶状体混浊。眼底:视盘边清色正,视网膜在位,血管走形及比例可,黄斑区中心反射不见。眼眶CT(2016 年4月1日本院):右侧眼球前方条片状软组织密度影,右眼球壁钙化,副鼻窦炎。
初步诊断:(1)右眼角巩膜肿物(性质?);(2)左眼白内障。入院后进行术前检查,胸片示双肺间质性改变, 主动脉弓突出伴钙化。心电图:(1)窦性心律;(2)ST-T改变。腹部彩超:(1)胆囊结石;(2)胆总管上段增宽,肝、胰、脾未见明显异常。肿瘤两项:甲胎蛋白(AFP)1.39 ng/mL(正常范围0.00~10.00 ng/ml);癌胚抗原(CEA)
3.38 ng/mL (正常范围0.00~5.00 ng/ml)。血尿便常规未见异常,肝肾功能及血脂、血糖电解质、凝血四项、感染五项正常。
相关科室会诊示:患者无心脏病病史,腹部彩超无明显转移征象,且目前患者无自觉症状,相关检查无手术禁忌。鉴于以上情况,决定手术治疗,于4月12日在局部浸润麻醉下行右眼角巩膜肿物切除术联合羊膜移植术。术中自颞上巩膜肿物边缘向两侧及角膜方向剥离肿物,可见肿物位于巩膜浅层及角膜前弹力层前,肿物处巩膜距角膜缘3 mm,7-9-13点位,覆盖上方2/3 角膜,肿物表面呈菜花状,质脆易碎。手术中将肿物连同病变部结膜、浅层巩膜及角膜上皮完整切除;生物羊膜覆盖角膜上皮及巩膜浅层缺损区,间断缝合固定羊膜
术后病理:高分化鳞癌(图1)。术后视力右眼0.1,左眼0.25,眼压右眼6 mmHg,左眼11 mmHg,右眼结膜切口对合好,结膜及角膜表面羊膜覆盖,鼻下方角膜透明,前房中深,瞳孔圆,直径3 mm,对光反射灵敏,晶状体混浊,模糊可见视盘边清,左眼同术前。修正诊断:(1)右眼角巩膜肿物(高分化鳞癌);(2)双眼白内障。
图1肿物的病理切片,可见细胞有重叠排列,基底膜受浸润破坏,显示不全角化和珍
珠样结构等分化型鳞状细胞癌的特征
讨论
角膜鳞癌是一种眼球表面的原发性上皮恶性肿瘤,也可由上皮内上皮癌迁延多年而来。患者以老年男性居多,50~70岁为发病高峰。本病例女性,87岁高龄患病比较少见。角膜鳞癌多发生在睑裂区角膜缘,颞侧常见。初期呈灰白色胶样隆起,或呈泡状,并很快增大,呈乳头状或疣状肿块,此后肿瘤向前侵及角膜,出现角膜刺激症状,或伴有虹膜睫状体炎。
本患者30年前右眼颞侧角膜缘有一小肿物,诊治,而此次就诊时肿物已经较大,且遮盖大部分角膜, 从其生长方式看属于外生性生长。在病理情况下,角膜上皮细胞异常增殖,鳞状细胞呈乳头增生、层次变厚,极性紊乱,基底细胞变大,排列不齐,核分裂明显,肿瘤细胞可突破上皮基底膜,破坏前弹力层向角膜实质层浸润。本患者术后病理切片具有细胞重叠排列,基底膜受浸润破坏,具有不全角化和珍珠样结构等分化型鳞状细胞癌的特征, 确诊角膜鳞状细胞癌无疑。
本病早期应与临床常见其他角膜肿物鉴别:(1)上皮内上皮癌, 是角结膜上皮内的上皮癌, 即原位癌。多发于中老年男性,好发于睑裂区角膜缘。病程可达数年至十余年,症状不明显或有轻度异物感。主要体征是角膜缘处缓慢增长的半透明或胶冻状肿物,呈粉红色或霜白色,肿物表面布满“发夹”或“松针”样新生血管,少数病例也可呈乳头状。完整而清晰的基底膜是本病与鳞状细胞癌的主要鉴别点。(2)皮样瘤是一种先天性的跨越角膜缘的纤维脂肪瘤。多发于眼表颞下方角膜缘,幼时瘤体小而局限,呈灰黄色或粉红色隆起,表面状似皮肤。如表面有毛发生长,患者可以出现眼部刺激症状。肿物随年龄增长而增大,常侵犯瞳孔区而影响视力。
本患者因属于外生性生长,肿物完整切除,术后恢复良好,嘱其长期随访。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