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小学科学(心得)之在经历成功中感悟科学探究的真谛

2024-08-22 来源:趣尚旅游网
小学科学论文之在经历成功中感悟科学探究的真谛

萧山区三盈小学 查友玲小学科学课以其丰富多彩的学习内容、活泼多样的活动方式深受学生的喜爱,学生在科学课上热烈地讨论着、深入地探究着,深刻体验科学研究的乐趣。可是,我们不难发现,随着学习内容难度的加深,我们的科学课正逐渐变成一部分学生的舞台,他们几乎成为每一节课的主角,在科学探究的舞台上尽情地展示自己的风采。在他们的心目中,自己无所不能,拥有丰富课外知识的自己能够应对一切科学难题。在动手操作时,他们是整个实验的操纵者,不容许小组的其他成员提出异议。面对那些连简单问题都弄不明白的同学,他们甚至会嗤之以鼻,优越感仿佛与生俱来,从不知挫败为何物。在他们眼中,科学探究只有成功没有失败。而有一部分学生则逐渐变成配角、龙套,甚至干脆就做起了观众。对于有趣的科学课,他们也有较高的学习兴趣,动手操作时,他们也渴望一显身手,可是一面对难题,他们就紧张地无所适从,害怕出错。当实验结束,成功却不属于他们。科学探究在他们看来就像是在无底的黑暗中摸索。另外,从性别角度来讲,男女学生在科学课上的挫折感受和成功体验也有明显差异,从而影响了他们对科学课的投入程度。有资料显示, 科学课上女生比男生更不易融洽于课堂中,特别是进入高段以后,女生在科学课上的表现更沉默,也更加没有自信,怕出错,害怕被他人取笑。这些现象表明,学生对科学探究、

对成败还没有真正理解。面对这样的现状,我们该怎么办?对于那些在科学课上逐渐感到自卑、缺乏自信心甚至产生畏惧感的学生来说,教师应该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各种适合中高年级小学生年龄和男女生心理特点的方法,在科学课堂内外促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成功,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具体途径有:1.通过制定一些小组合作规则,让全体学生参与到实验中来。为了避免四人小组中出现个别成员掌控实验操作的现象,教师应该制定科学的小组合作规则。不能总是根据个人的特长来分工,越是不擅长的工作越应该多加锻炼。岗位轮流制能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做组长、记录员、操作员、材料保管员、汇报员,每个人的各种实验探究能力都有机会得到锻炼和提高。只要规则能得到切实的执行,让每个学生特别是那些较少参与科学实验的女同学和那些习惯于做“观众”的学生真正参与到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去,体验到探究的乐趣,那么,他们学习科学的热情和自信心也会水涨船高。我曾经在课堂上看到:一个胆小的女孩子为了自己终于克服对火的恐惧心理点燃了酒精灯而激动的小脸通红;那个总是缩在一边看别人做实验的小男生也拿起了搅棒细心地一边搅拌溶液一边观察;那个习惯了包办所有实验的小霸王终于和小组其他成员合作完成了钟摆的调试工作,在介绍他们是怎样调整出一分钟摆60下的摆钟时,骄傲地向全班详细说明了他们四人小组是如何分工合作圆满完成任务的……这种通过小组合作产生的成功体验是个体学习所无法感知的,这样的成功感受比个体成功更能震撼人心,获得

更大的自我实现感。“乐于与人合作”是新课标明确提出的需要培养的科学素养,科学课上大部分的探究活动就必须小组合作才能顺利完成:在用多面镜子照亮阴影里的小球时;在测量、比较黑白纸筒的温度变化时;在制作水钟、蜡烛钟、调整钟摆时;在设计、制作鸡蛋保护器时;在做模拟实验“雨天中的布料”时;在检测导体和绝缘体时;在探究六个接线头的盒子里是怎样连接的时候……在绿豆种子发芽实验各阶段数据的取得、分析、整理、总结时,更是离不开全班同学的团体合作。通过大量的合作探究活动,教师要引导那些成功专业户认识到个人力量的渺小、合作的重要性,同时意识到其他成员是不可缺少的,这样的成功属于参与活动的每一个人。对于那些优越感超强的学生来说,他们对于成功的体验是很狭隘的,局限于个体成功,一定要让他们在合作中体验成功的快乐。而对于另一部分学生来说,教师要让他们认识到自己在活动中的重要作用,意识到自己的付出是活动获得成功的重要保障,成功是属于大家的、同时也是属于自己的,再自信些,离成功就更近一些。2.及时、充分地表扬和鼓励,在得到肯定中提高探究的兴趣和能力。对于小学生来说,“成功的喜悦”只是一种自我认识和成长体验,与家长、同学、老师等“重要人物”对其的评价密切相关。哪怕是极微小的进步,师长的表扬性评价就会使孩子体会到成功感,从而增强信心。当然这种表扬应得当、得法,应及时、具体。对于那些在科学课上经常默默无闻的学生,当他们参与了讨论,或是发表了自己的想法,哪怕并不

精彩,甚至有错误,都应该给以适当的肯定。语言上的鼓励、一个肯定的微笑、肩头的一下抚摸,都会给这些孩子无穷的动力。当说到生活中如何分离混合物时,有学生说可以用手拣的方法,其他同学笑了起来,那个学生尴尬地站在那里,脸上一副恨不得挖个地洞钻下去的表情。我说:“他说得很好啊,现实生活中如果混合物的总量不大、物体又不太小比较好拿的话,人们就会用最简单的方法——拣。不同的分离混合物的方法适合于不同的混合物,你肯定还能想出更多更好的方法!”他微笑着坐下了。当他们在自制小乐器的课上用鸡蛋壳制成的埙吹出了一个音符时,我会用心地聆听并鼓励他能不能再增加一个音;当他们用火烤的方法将玉米粒变成熟的食物爆米花时,我会深呼吸一次说“真香啊”;当他们提供了绿豆种子发芽实验各阶段的时间数据时,我会大力表扬他们坚持长时间观察记录的恒心和耐心;当他们用亲手磁化的小铁钉制成了指南针时,我会高兴地告诉他“是你的操作很规范所以你成功了”;当他怀疑食盐溶解在水中是否真的均匀分布时,我会赞赏他可贵的质疑精神……科学教师千万别吝啬你的赞美,因为你的赞美中处处体现科学精神;那些渴望赞美的眼睛里充满了期待,你的赞美声起,他们的自信心也随之高起来。哪怕实验最终失败了,学生会把老师的认可当成是另一种成功。3.指导学生设立适度可行的奋斗目标,让他们在跳一跳能摘到桃子的喜悦中感受成功。利用心理学上的“最近发展区”原理,在孩子的科学学习上设计一个个具体的“活动”,其目标既不过分简单以

致无法激起孩子的好胜心,又不过分复杂以致令孩子高不可攀,而是让孩子经过努力能够达到,而且一定要达到,使他们能从中体验成功感,进而看到自己的力量,提高战胜失败迎接成功的自信心。然后再从取得成功的方面迁移到曾经失败的方面,以“我能行”的心态去战胜科学探究道路上的困难,争取成功。在设计、制作、评价太阳能热水器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设计稿、制作出的成品以及现场检测自制太阳能热水器的制热效果来评价学生。这时教师就要考虑到各个层次学生的能力水平,不要将评价标准定得太高。比如说根据当时气温的高低制定如下标准:以检测前的水温为基准,20分钟后水温提高1度为合格,提高2度为良好,提高3度为优秀,提高4度为优加一颗星,并依次类推。在确保绝大部分学生良好的前提下,以鼓励学生获得更多的星为自己的奋斗目标,这样学生的热情和积极性会更高。在设计、制作鸡蛋保护器时,要求当鸡蛋从一米五的高度落下不碎,继而再提出更高的挑战要求,一层楼、两层楼、三层楼?材料能否更节约?保护器装置能否更小巧轻便?能否像神州六号一样在预定范围内着落?当十个鸡蛋集体撞向地球,能否设计一个保护器保护它们呢?当学生为了一个从三楼落下还完好无损的鸡蛋欢呼雀跃时,我想他们的探究之路还将向更高的目标进发!在设计、制作、评价我们的赛车时,我没有单一地以车速的快慢或是开的远近来评价学生的赛车,而是鼓励运用所学知识制作有创意、有特点的赛车,为此我设立了十多个不同的奖项,有最美观奖、最省料奖、

最轻巧奖、最佳创意奖、最快速奖、最匀速奖、持久耐力奖、最佳启动奖、运动最平稳奖、最佳直线奖等。在设计前就将这些评价标准告诉学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连那些对车不太感兴趣的女生也以极高的热情参与,独特的设计、制作层出不穷。当学生拿着自己的小车用自信的口吻问我“能拿什么奖”时,我觉得他已经成功了。当向来不及时交作业的小洋拿着他那辆集橡筋弹力、反冲力和风力共同作用为动力的小车交给我时,我高兴地说:“太棒了!你都可以去设计真的汽车了!”当《运动与力》单元上完很久以后,还有学生拿着不断改进的小车来展示给我看时,我想,他已经收获了愈来愈多、愈来愈大的“桃子”,这种成功的体验是幸福的、是快乐的,在成功的同时他还收获了自信,这份自信能让他更好的学好科学。4.正确认识成功和失败,在直面失败的过程中感受成败的真正含义。对成败的认识水平直接影响学生对待科学探究的认识和对科学学习的态度。如果教师引导不当,科学课堂在学生心目中就会变成一个以成败论英雄的地方,这种价值观将直接指导学生在科学探究中的行为取向,成为他判断事务的标准。过于自卑的学生甚至会拿班级中最好的学生作为成功的标准,没有达到那个标准就不算是成功,长此下去,只会变得更加自卑,所以老师才要为学生制定一个适合自己奋斗的目标,同时,还必须正确认识成败的真正含义。我总是找一个适当的时机给学生讲3M发明不干胶的故事。不干胶是3M公司发明的,但他们的目的却是要造一种强力胶。当实验结果出来后,

发现这个胶黏上之后一用力就掉,大家就觉得很失败和郁闷。但3M的另一部门听说了,却大声叫好,因为他们正在寻求一种胶,可以用来做即时贴。这种胶在门上贴条,如果这个条粘上去很容易就撕下来不是很好吗?一转眼,不干胶成了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左眼看到的是失败,右眼看到的是成功,这就是3M的不干胶定律。成败就在一念之间,成败就在于你怎么看待。当有学生认为海尔蒙实验是失败的时候,当学生质疑哥白尼日心说的正确性以及重要性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当时的客观条件来思考问题,从整个科学史的长河中的历史意义来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同样,我们都应该向爱迪生学习,能正确地认识成功或失败:从失败中吸取教训而不是自怨自艾、从此丧失对科学学习的信心;从成功中总结经验争取以后更大的成功而不是骄傲自满、目空一切。在上影响摆在一定时间内摆动次数的因素时,学生猜测摆幅、摆重、摆长可能是影响摆动次数的因素,可是通过两节课的探究,依旧没有找到真正影响摆动次数的因素,学生的厌烦情绪上来了。“摆重也不是,摆幅也不是,到底是什么因素在起作用啊?”“怎么都失败了呀,真没劲儿!”如果我们能换个角度来考虑问题,就会发现,虽然我们还没有找到影响摆在一定时间内摆动次数的因素,但是我们至少通过这几次研究初步排除了摆幅和摆重不会影响摆动次数,我们把研究的范围大大缩小了,也许成功就在眼前了!研究进行到此,正是考验我们的意志品质的关键时刻,只有不怕苦、不怕难、不偷懒,坚持下去才能将问题彻底弄

明白。当学生们通过后续研究终于证明摆长是影响摆在一定时间内摆动次数的时候,成功的喜悦会更加深刻,战胜失败的信心会更加坚定。成功对于那些经常体验成功的学生而言,只是平常事一件,但是对于那些把失败当家常便饭的学生而言,就是一剂兴奋剂,是一种最好的动力源。就像不经历风雨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人生一样,没有经历过失败的科学探究也不是真正的科学探究。一帆风顺就轻易获得成功固是好,但是经历挫败后的成功获得的就不仅仅是成功了,还有比成功更重要的意志磨练。历经风雨见到彩虹时,就是人生最幸福的时刻,那么我们的科学探究在经历过失败的磨练后,所体验到的喜悦是最能感动人、最震撼心灵的。科学探究永远都不可能只有成功没有失败,只有历经失败后体验的成功才是真正的成功,这样的探究才是真正的科学探究!科学教师要运用多种方法、通过各种途径让全体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感受科学探究所带来的乐趣,从而更加热爱科学、喜欢探究。 参考文献: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全日制义务教育.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7月.2.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 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2年7月3. 张红霞. 科学究竟是什么.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4年4月. 4. 张红霞. 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年7月. 5. 【美国】. 卡尔·J·辛德曼 著. 孙杰. 田华峰 译. 乐在科学——科学卓越性及其回报.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年11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