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职高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阅读教学在职高语文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在传授语文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然而,目前职高语文阅读教学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只有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式,才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全面提升语文综合素质。
标签:职高语文;阅读教学;阅读能力
一、职高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进入职高的学生除了接触课本以外,很少阅读与学习相关的课外书,大部分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尚未养成;职高生对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自主课外阅读的兴趣不高;大部分职高生课外阅读面窄、量少、质次,阅读能力低下;许多职高生的课外阅读计划并没有明确的时间安排表,书目选择、阅读时间、阅读目的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大部分职高生阅读的目的只是为了消遣,并不关心作者的写作技巧和写作目的,更不关心阅读作品的思想性。这样,学生很难从书中受益,更不要说提高阅读水平了。
二、提升阅读能力采取措施
1.培养阅读兴趣
(1)尊重学生的阅读自由。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也就是说,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过程中,教师和家长要给学生提供独立的阅读空间,给学生真正的阅读权利,在一定范围内尊重学生的阅读选择,不能硬性地要求学生读名著。因为不同的人或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阅读兴趣是不一样的。只要是有益的东西,都要鼓励学生读。例如,很多学生对大部头的经典文学作品不感兴趣,而惊异、生动、幽默、情节曲折的作品却能抓住青少年的心,如《奥秘》、《小小说》、《科幻世界》等杂志以新奇的内容吸引了很多高中生;《读者》、《青年文摘》、《中学生天地》等也以丰富多彩的内容和清新隽逸的风格在职高生中拥有众多读者。笔者发现,很多学生喜欢看漫画,教师、家长不能不分青红皂白一律禁止,只要是健康的就放心地让学生去看、去读。总之,要在“开卷有益”的大前提下,让学生自主选择,愉快地读,津津有味地读,尽情体味自由阅读的乐趣。
(2)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通过创设情境,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教学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时,为了使学生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基调,可以用多媒体播放舒缓的小夜曲,调动学生的想象,引领学生体会作者的惆怅及心底的叹息。然后读全诗,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
(3)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可开展多样化的语文实践活动,如开展诗歌
朗诵会,通过比赛活跃氛围,感染学生。再如,教学《鸿门宴》时,先疏通文义,让学生对课文有一定的了解,然后排演课本剧,课堂上展示演员、道具、声响等,烘托氛围,渲染学生情感,为学生深入阅读奠定情感基础。
(4)举行专题阅读,收集整理材料。作者、主题、题材、结构、风格、艺术特色都可以成为专题,专题课外阅读在开拓学生视野的同时也使语文知识系统化。例如,课外阅读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时,教师可指导学生阅读分析同一类型人物形象,如吴敬梓《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果戈理《死魂靈》中的泼留希金、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莫里哀《吝啬鬼》中的阿巴贡。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读书的成功喜悦,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
2.强化阅读技巧
阅读技巧主要有泛读、略读、精读、跳读等。泛读是阅读的第一关,主要目的是通读全文,了解文章大意。先让学生阅读文章题目,了解文章主要内容,阅读后能表达对文章的初步感受;能正确判断出文章文体,并找出其与文章内容的联系;回答文章写的什么?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回答这些问题后,学生基本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略读是快速阅读的一种,不要求详尽了解所读材料,只需了解阅读材料的基本信息,快速浏览全篇,了解文章主要内容。跳读是在基本了解阅读材料的基础上,确定材料中包含的年代、数字等信息,通过语法过渡词的应用等进一步掌握文章的脉络。细读就是精读,仔细、深入地研读文本。采用细读方式首先要排除语言障碍,学生通过略读和跳读,大致了解材料的主题思想,但对一些细节还不太了解,教师应在细读中设计一些具有推理、评价、启发性的问题,对学生进行指导。
3.正确使用阅读方法
(1)提升学生的阅读质量。①设悬激读。教师可声情并茂地讲述所选材料,在故事的高潮部分戛然而止,并告诉学生:想知下文,请自读原文。然后,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相关读物,让学生带着急切的心情去查找、去阅读,自发地投入到美妙的阅读中去;②热点导读。社会上流行的热点读物有精华与糟粕之分。例如,近几年在学生中开始流行一种“口袋书”,这种书多是漫画、言情和武侠内容,很多带有色情和暴力,容易扭曲学生对社会的认知,影响身心的健康发展。很多职高生对其过分沉迷,致使学习成绩下滑。对学生课外阅读中的“暗涌”,与其堵不如导。教师可对学生中流行的热点读物进行筛选,购买三两本在班中形成传阅、争阅潮。然后,组织学生谈谈阅读后的收获和体会,进行交流与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健康地阅读流行读物;③经典促读。对积淀历史文化精髓的古典名著的淡漠,不能不说是现代中学生精神世界的最大缺失。但硬塞又不见成效,隔离感可能是学生远离名著的主因。为此,利用好奇心可能是引起学生关注的妙法。现在有许多对名著进行多角度解构的研究,而这些解读大都与历史研究相连,它既满足了人们猎奇的心理,也了解了名著的相关背景,扫除了阅读障碍。例如,读《红楼梦》时,不妨先介绍《刘心武揭秘红楼梦》中的某些章节,让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主动在课外寻找原著的相关内容阅读;④网络拓读。随着网络的普及,职高生与网络有了越来越多的接触。“网络”容量大、范围广、内容新,形
象直观,形式多样,给阅读教学带来了新的活力,让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发挥,开发了学生的潜质,让学生在丰富表象的刺激下陶醉在知识的海洋中。但潜伏在虚幻网络背后不健康、不安全的网络文学,给教育界敲响了警钟,这就要教育学生应该抵制具有危害的网络文学的侵蚀。(2)养成勤做笔记的习惯。按读书笔记的方法记录内容,如记语文方面的知识、优美的词句、精彩的描写、生动的对话、好的开头和结尾、精辟的议论、写作常识,以及文章的结构提纲等;记历史、地理及其他学科方面的知识或趣闻;记名人名言、精句、名人故事或英雄人物的事迹及豪言壮语等。
(3)开展多元化兴趣活动。指导学生阅读精粹文章、片断,作好文摘指导;組织摘抄小组,每天早上把精彩的片断、诗句、名言等摘抄在黑板上,让学生抄下来,及时背诵;指导学生看报纸杂志时,把自己需要的、感兴趣的内容或图画剪下来(限于自有书报),然后贴在课外阅读本上,鼓励学生在自己摘录的内容旁边配上用彩笔自画的插图花边。这样,学生在读读、剪剪、贴贴、画画的过程中就能收获知识,陶冶情操。
(4)读思结合,提高感知能力。学生在阅读时准备一支铅笔,养成边读边思考、边圈点勾画的习惯。将重点的词、句、精彩的段落标好记号,进而理解内容,提高对作品的感知能力。例如,学了柳永的《雨霖铃》,学生对词中的“离愁别绪”有了很深的体会。这时,让学生以点带面,以柳永的《雨霖铃》去辐射其他大量以“离愁别绪”为意象的诗词。又如,苏轼的《水调歌头》、李煜的《相见欢》、欧阳修《诉衷情》、周紫芝的《踏莎行》《鹧鸪天》、杜牧《赠别》、罗邺《蜡烛》、晏殊的《清平乐》等,妻离子散的凄凉、情人相思的煎熬、抑或友人分手的不舍,都为多愁善感的词人所捕捉,他们用多情之笔流泻下了当时的感动。学生通过读思结合,融入词的意境,触摸到作者灵魂深处的思想情感,感受到词之美,提高了对诗词的赏析能力。
总之,职高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提升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需要广大语文教师从科学的角度出发,从自己的实践出发,努力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教师的主导意识,既继承传统的语文教育方法又能够吸收创新,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而全面提升语文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马宁.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的有益尝试[J].教育教学论坛,2010,(6).
[2]杨美红.浅析提高中职生语文阅读能力的途径[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11).
[3]姜健荣.试论阅读教学对教材的处理原则及其方法[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1999,(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