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20语文作文素材整理版

2024-04-17 来源:趣尚旅游网


没有澳洲这场大火,我都不知道中国33年前这么厉害!

最初,没有人在意这场灾难。这不过是一场大火,一次旱灾,一个物种的灭绝,一座城市的消失。直到这场灾难和每个人息息相关。

而这场曾经没人在意的大火,此时此刻,正在澳大利亚每寸土地上熊熊燃烧。

1.

如果不是亲眼看见这组图片,我大概一辈子都想象不到“人间炼狱”是什么样子:

火光遮天,血色密布。

如今澳大利亚的百姓们,就在这片浸满鲜血的天空下逃离家乡。

从2019年9月开始,这场大火已经持续了四个多月。燃烧范围还在不断扩大。

19人死亡,28人失踪,5亿多只动物被烧成焦炭……

慌乱逃窜中,它们被活生生地被卡死在树干里。在火焰的吞噬中挣扎到皮开肉绽,开膛破肚。

硝烟漫天,尸横遍野。每一个画面,都让人触目惊心。

而对那些本就濒临灭绝的物种而言,这场大火就是它们的灭顶之灾。

全世界人民都爱笨拙又迟缓的考拉。但在铺天盖地的山火面前,它们被活活烧死了25000多只。

四个月的时间,彻底将考拉推入灭绝的边缘。

一只考拉马上就要被烧死......

以奔跑速度快而著称的袋鼠,同样难逃厄运。

在新南威尔士州的蒙埃罗,数百只袋鼠为了躲避山火,疯狂逃亡。

大火蔓延到澳大利亚第三大岛袋鼠岛,烧毁15万公顷的森林,袋鼠死伤不计其数。

除此以外,还有无数没来得及被人类发现的物种,都在这场大火中默默灭绝消失。

而澳大利亚的普通民众们,一夜之间变成无家可归的难民。他们只能坐在空旷的沙滩上,不停回望身后的家,眼睁睁地看着被这场大火吞没。

整个天空被大火染成血红色,千万民众被笼罩在死神即将到来的恐惧之中。

2

你可能会问:

“大火持续整整4个月,为什么还灭不了?”

没错,澳大利亚是掌握着世界最好的消防技术。但灭火,有时候靠的不仅仅是技术,还要看人。

为了所谓的“自由”,在大火正在杀死一切的情况下,在自己国家烧成焦土的前提下,澳大利亚政府和消防员一起正常休假,欢度圣诞节。

最佳灭火时期,就这么被错过了。

后来,三处大火合并,形成史无前例的巨大火场。面积达600万公顷,直逼悉尼。而澳大利亚的官员们,在危难之际做出的决策,更令人民震惊。

首先极尽嘲讽的,就是悉尼新年那天的烟花汇演。一边是人民在大火滔天下等待救援,另一边是璀璨夺目的烟花四起。

灾区一片哀嚎,难民们在避难处绝地求生,水深火热。

悉尼一片祥和,市民们歌舞升平,欢庆2020年的到来。

此起彼伏的欢声笑语让人错愕:几百公里外满目疮痍的土地,难道和他们不属于一个国家?

悉尼市长说,我们要通过这场预算3200万的庆祝活动,给人们带来希望。

可大火中的民众,只看到了跌入谷底的绝望。

3

澳大利亚烧了四个多月,而且在目力可见的未来,还会一直烧下去。

但在中国,这么荒唐的事情绝不会被允许发生。

早在33年前,1987年的中国,同样面临过一次巨大灾难:

大兴安岭火灾。

关于这场火灾的记忆,早已刻在了每一个东北人的脑海里。

在讲述这场灾难之前,我先为大家科普一下:

兴安岭总面积2500万公顷,是中国面积最大的原始森林。一旦烧开,后果可想而知。

到那时,林场、稻田被焚烧一空,无数同胞将会流离失所,家破人亡。更危险的是,贮藏的油库将会造成二次爆炸,一发不可收拾。

一场世纪火灾,近在咫尺。

我们是怎么做的呢?

政府第一时间下达命令,迅速调集数万军、警、民组成的灭火大军,奔赴一线火场。

可是,当他们赶到火灾现场时,全懵了。

居民楼被烧得只剩断壁残垣,铁轨被烧弯,废铁被烧化,凝成铁坨子……

要知道,1987年的大兴安岭,交通不便、人烟稀少,消防设备极其落后。

消防员连隔热服和呼吸器都没有。一套绿军装加湿毛巾,拿个湿拖布就往火里冲。

有个风力灭火器,就已经算先进配备。

这片海拔1400米的原始森林,树木参天,山势陡峭。

连车都开不进去,就更别说什么大型器械。

仅凭消防员的双手,想要砍出一个足够包围火势的隔离带,需要多少人力,又需要多长时间?

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没有足够的条件去应对。能拼的,就只有命,只有对这片土地、人民的热爱。

很多消防员,不过是刚刚成年的孩子。他们冲进火场,经过24小时不眠不休的奋战,抢在火头到来之前,打出一条长10公里,宽30米的隔离带。

堪称世界灭火历史上的奇迹。

火情是控制了,可是冲进火场的那群年轻人,很多却再也没有回来。

然而天公不作美,漠河县风云突变。从西北方向刮来8级大风,将原本被控制住的火情再次吹起。

在古莲火场,大风将火舌从地面卷上树梢,火头高达几十米,上百米。

几乎顷刻之间,两个村庄就被烧成一片废墟。

火势朝油库滚滚而来。消防员奋战7个多小时,硬是靠双手保住了1300多吨汽油、柴油,32个油罐安然无恙。

中国在这场灾难里的应对,震惊全世界。

没有一流的消防技术,没有先进的灭火设备。靠的是5.8万名军民,不眠不休奋战28天,才将这场大火彻底熄灭。

200多个消防员年轻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那场大火里。他们保全了25万平方公里的原始森林,900多种野生植物,250多种野生动物,还有10多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更重要的是,他们守护了漠河县7万个家庭。

大兴安岭这次史无前例的伟大救援,只是中国无数次火灾的一个缩影。

2014年5月,上海一居民楼突发火灾。两名消防员在扑救中被热气浪推出窗外,从13楼坠落。

2018年5月29日,广西玉林移动民房发生火灾。消防员转移一岁半的小女孩时不慎踩空,从五楼摔下。

他仰面躺在地上,小女孩被他紧紧搂在胸前,除擦伤之外没有任何受伤。而年轻的消防员,不治身亡。

他们是拯救世界的英雄。但也不要忘了,他们其实跟我们一样,也是父母的孩子,妻子的丈夫。

2015年,滨海爆炸中牺牲的消防员母亲,在儿子床前长跪不起。她想再最后闻一次儿子留下的气息。

当危险来临时,中国消防员会第一时间冲在前面。

这就是责任和担当。

4

知乎上有人问:“中国的消防力量能否扑灭澳洲大火?”

我相信,33年前的中国可以。33年后的今天,我们依旧可以。

或许,某些国家在某些领域暂时比我们更发达,更先进。但在他们身上,我却看不到作为一个国家,应有的责任与担当。

他们说着“自由民主”的漂亮话,却对难民撒手不管。他们耍着“保护动物”的嘴皮子,却在5亿无辜生灵面前显得残暴不堪。

中国消防之所以这么厉害,靠的绝不只是器械设备,还有满腔的责任、使命与爱。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只要中华民族守望相助,上下一心,再难的问题也能迎刃而解。这一点,我们始终坚信。

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何感想?

“灾难不该被赞扬”

“在灾难上唱赞歌”,也是对消防官兵们的伤害。

灾难就是灾难,不该变成“炖鸡汤食材”,也不该沦为“打鸡血素材”。这两天,针对在网上刷屏的“澳洲山林大火VS大兴安岭火灾”网文,“北京消防”政务公号写了篇《中国确实一直很厉害,但我们更希望这一身本领无用武之地》予以回应,就重申了这个常识。

众人诺诺,直士谔谔。“北京消防”难得之处,就是未被颂词遮望眼,也未居功以自矜,而是秉持消防人视角表达了对“在灾难上唱赞歌”的否定性态度。

“看了看最近疯狂被转发的文章,虽然中国的消防蜀黍们确实厉害,但是总觉得哪里不太对。”“在消防蜀黍的眼里,‘灾难’,本就是不该被赞扬的。”“把这种‘灾难’、这些‘悲痛’翻出来给大家展示,并不是消防人眼中迟到的表扬与铭记,而是将我们内心深处好不容易快结痂治愈的伤口挖开后撒了一把盐。”“让‘危险’少发生,难道不是更有意义的‘保护’吗?”

这就是常识:有态度,有温度,不煽动,不迎合,与“人性”“正义”在一个水平面上。就像英国文学家斯坦霍普说的:常识是我所知道的最高的通情达理。

灾难能拿来赞颂吗?不幸能拿来消费吗?很多人都会凭常识给出答案:不能。

但如果把灾难奏成凯歌、消费苦难裹上正能量外衣呢?许多人就完全抵御无能了,非但照单全收,还生出与“兆山羡鬼”“秋雨含泪”近乎“同款”的反应——他们才不管那是不是从灾难议题中“收割流量”,才不管自己的脑子会不会变成某些人瞄准的韭菜地,热泪盈眶还来不及,哪有空辨别“鸡汤鸡血”是不是地沟油熬出来的?

被正能量场景感动,是人之本能。但若动辄被过于发达的泪腺堵住了独立思考的神经,被几碗鸡汤、几管鸡血麻痹了常识性判断,那就可能将三观带到严重偏离“理性认知坐标系”的地方:意识不到灾难之为灾难的缘由,意识不到生命的价值分量,也意识不到灾难留下的启示录里首先该写着“反

思”而不是“赞颂”,意识不到“红肿处艳若桃花,溃烂时美如乳酪”的灾难美学是病态的。

拿大兴安岭火灾来说,从起火到灭火的过程,的确让人领会到了那句——“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那些冒着生命危险救火的消防官兵,值得所有的敬意。英雄当被敬重,但敬重不能变成“礼赞英雄”继而“赞颂苦难”的扭曲心态——那或许是将他们的“伤口挖开后撒了一把盐”。

正如“北京消防”所说,火灾来时,他们就是横亘在“灾难”与“群众”中间以生命为代价的隔离带。消防员们以自己的命为抵押,换取更多人“活的可能”的同时,也需要人们防祸患起于忽微,珍惜他们“生的机会”。

我们可以夸赞那些“最美逆行”,但比起期待火灾时有英雄站出,更应期待的是少些火灾;我们可以拿灾难为消防员们授勋,但不应用假纪念真消费的方式对他们伤口撒盐。对他们最好的“致意”,不是酿成灾祸后对他们舍命扑火的身影致敬,而是尽力减少火灾的发生几率。

“北京消防”说,希望这一身本领无用武之地。我也想说,希望人们别用对“症能量”的一番盲目追捧,去辜负了他们的血泪付出。

读了这篇文章,对比自己的感想,你有何启发?

从现实生活观察,浅阅读不是“有弊而无利的危险信号”,而是当今社会不可漠视的阅读需求。

社会文明的传承与发展,当然离不开对书本知识的深阅读。但是不同层次读者有不同的阅读需求,在不同环境和不同时间,读者对深浅阅读的需求也有变化。如今社会节奏加快,工作和生活压力很大,时间和精力又有限,导致许多人常把阅读当成放松的一种方式。还有些人,不是出于积累知识,只是为了获取信息,喜好碎片式快速浏览,只求其然而不求其所以然。像这样满足了个性需求,也是一种收获,并非“无一利”。

传播方式的多样化,更加快速助推着浅阅读的扩展。互联网时代,不断涌现的新媒体平台,催生着阅读热点,也变化着阅读方式。在线阅读、手机阅读、耳机听读,以及微博、微信等“微产品”的流行,正在构建以浅阅读认知为主要特征的“微时代”。

首先,要端正对浅阅读的认识。所谓浅阅读,只是一种阅读方式,不能将它同低档、粗俗相提并论。长短作品及深浅阅读,都各有精细、优劣之分,浅阅读中也有好作品。古人的三字经,经典的格言和家训,传世的名诗名句,都可算浅阅读中的精品。新中国成立之后出版的《大众哲学》《十万个为什么》等,也堪称普及理论及科学知识的浅阅读成功范例。

其次,要积极发现和扶持擅长创作浅阅读作品的作者。短作品要求主题突出,文字精炼,往往比写长篇更难。要参照高校安排博导给本科生上课的做法,鼓励高端名家多为浅阅读写作。开展丰富浅阅读形式和提高浅阅读质量的学术交流,组织浅阅读作品的评论与评奖,不断提高各种浅阅读作品的质量与水平。

再次,出版人要学会运用“微信思维”,探索“阅读遇上微信”的新课题,拓展互联网时代的出版新理念。现今不少人看书,有种“畏长”心理。可是书店里映入眼帘的,又多是大开本既厚又重的书。其实书厚,学术含量未必就高。曾经提倡出版理论著作通俗本,应该坚持。除了文献性巨著外,有必要在社会倡导短写作。微童话、微诗歌、微科普、微科幻、微自然、微太空等领域,都是耕耘浅阅读的沃土。

———《使深阅读的劲 做浅阅读的书》

“浅阅读,是一个危险的信号。”近日,作家王蒙在上海图书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论坛上谈到网络阅读时指出:“网络时代让我们的阅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阅读变得过分轻松、方便时,我有一个担忧:浅层的浏览会不会从此代替专心致志、费点劲儿的思考,久而久之成为人们的一种习惯……如此一来,阅读会不会变为表层浏览、浅层思维,人们看似夸夸其谈、无所不知,事实上却缺乏深入

的、系统的、一贯的思考。”

王蒙所指出的“浅阅读现象”的确已经成为一种潮流。互联网特别是微博的兴起,使以往碎片化的时间被充分利用起来,人们的阅读变成了快餐式、跳跃式、碎片式。往往前一个热点话题刚刚兴起,就被接踵而至的新话题所取代,网民的兴趣点在页面之间来回跳跃,思维不再连贯,思考不再深入,在追新逐异中使思想应有的“深入、深刻、深度”成为牺牲品。有人因此调侃,网络使“知识分子”变成了“知道分子”。

网络时代浅阅读的这种特点,很大程度上是由互联网的特性决定的。把绝大多数网页链接起来的不是逻辑关系,而是时间顺序和相关性原则。就以微博为例,在同一页面上出现的每条微博信息是以更新时间为序排列的,相互之间没有任何逻辑关系,从上到下的浏览方式强迫读者必须从一个话题跳到另一个话题。阅读140个字大概也就几秒钟,海量信息在使用户满足的同时也产生了迷失。也就是说,微博的阅读走向是完全不可控的,你不知道它会把你带往何方。

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网络阅读如同在一块木板上到处敲击,蜻蜓点水、浅尝辄止;而传统的读书如同在木板的一处钻孔,务求深透。

因此,对今天的读者来说,对互联网的利弊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既要充分利用其快速、便捷、互动的优点,也要警惕其泛滥、浅薄。不能把浅阅读当成阅读的主流,忽视甚至放弃传统阅读。在阅读这件事上,保守一点儿没有坏处。

出版界对于浅阅读的潮流,不应一味迎合,而应在满足的同时有所引导。老实说,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拿出大块的时间投入阅读的确越来越难,社会的整体阅读趋势日益倾向于休闲娱乐,快餐读物、图片读物因此大行其道,而严肃作品销量每况愈下。在这样的时代潮流下,出版界如果完全回避读者的浅阅读倾向,显然难以生存。但一味迎合也绝非最佳选择。如果能在流行读物中增加思考的深度,提高其知识“含金量”,对读者和出版界而言,是双赢之举。只有这样,读者与出版界之间

才能互相提升。这方面,我们不妨向国外出版界借鉴一二。比如,用神经学、认知心理学等最新成果反映人的成长的《社会动物》,研究人才培养规律的《异类》等国外社科作品,虽然是流行读物,但视角新颖,知识新鲜,深入浅出,有益有趣,一样登上畅销书榜。而国内类似的作品太少了。

—— 《“浅阅读 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

阅读之深浅,并非小事。往小里说,涉及个人生活方式,往大处讲,涉及社会风尚和全民族的文化倾向。科技的发达,资讯的浩繁,并不能成为远离深阅读的借口。历史上很多名人,并不苛求读书之多,却强调读书之深。唐宋八大家的韩愈自述所服膺之书不过数种。清代名臣曾国藩反复强调读书要专,“穷经必专一经,不可泛骛”,“但一部未完,不可换他部,此万万不易之道”。古人讲究读书譬若掘井,与其多掘数井而不及泉,不如专守一井,力求及泉,而用之不竭。当然,一味艰深不免乏味,但是一股脑跟风“浅阅读”,则终会流于浮泛。

我相信,如果沉迷于新潮时尚、“触手可及”的手机阅读、广告阅读、网络阅读,这个社会能够造就千千万万个信息受众,但是很难培育精深广博的大家。当然,这里并非要提倡复古读经,也不是强求每个人都去做名人大家,而只是为时下偏颇式的阅读状况担忧,为人们对这样的阅读习惯习焉不察而担忧。阅读可以是休闲、娱乐,但不应止于休闲、娱乐,尤其是对于整个国民而言。

从另一角度来说,人类文明长河存在无数经典,不少作品的孕育时间与创作艰辛都令人慨叹。《红楼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资本论》写了40年,这些作品呼唤代代后人不断重读,温故知新。它们的厚重与丰富,也注定了阅读的艰难与沉潜,这是浅阅读无法涉足的领域。曾有人在网上搞所谓的世界经典名著快读,把每部名著概括成几十个字的故事梗概,以为这样可以花最少的时间,读最多的名著,简直可以算得上心浮气躁的典型例子。

对于不以读书、研究为业的人来说,“浅阅读”未尝不可,但对于整个社会,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民族素质的提升,深阅读万不可废。如果有一天,国人全都沉迷于摩尔庄园、偷菜游戏、手机短信

和QQ聊天,那么这还是不是我们?

——《莫远离“深阅读”》

2019每月热点事件(1-6)

1.啥是佩奇

《啥是佩奇》是张大鹏执导的贺岁片《小猪佩奇过大年》先导片,时长5分40秒。2019年1月17日播出后迅速在网络传播。《啥是佩奇》讲述了一个简单朴实的故事,影片中的爷爷给城里的儿子打电话,问孙子过年想要什么礼物,孙子说要佩奇!大山沟里信号不好,电话就这么断了,老人就在村子里开启了寻找佩奇之旅。眼看春节将临,老爷子又给儿子打电话询问归期,儿子说:不回来了!那种失落感瞬间袭来……但下一秒,儿子却开着车出现在父亲身边,原来,儿子要接父亲回城过年。回到老家,爷爷给孙子拿出了自己亲手制作的小猪佩奇,而下一刻,全家已经其乐融融的坐到了电影院……

2.翟天临学术造假

2019年2月8日,翟天临因在直播中回答网友提问时,不知知网为何物,其博士学位真实性受到质疑。随后,网友们在网上搜索了翟天临的论文,一共找到两篇,一篇发表在<<综艺报>>上,算不上期刊论文。另一篇则发表在《广电时评》上,名为《谈电视剧〈白鹿原〉中\"白孝文\"的表演创作》,然而,经过查重,网友们发现:翟天临博士写的这篇论文和黄立华教授于2006年发表在《黄山学院学报》上的一篇论文,重复率高达40.4%。同时,还有人将质疑的矛头指向了翟天临的博士生导师--陈浥。认为其学历、学术能力等均无法胜任博导职务。2019年2月19日,北京电影学院发布关于“翟天临涉嫌学术不端”等问题的调查进展情况说明,宣布撤销翟天临博士学位,取消陈浥博导资格。

3.响水爆炸事故

2019年3月21日14时48分许,江苏盐城市响水县陈家港镇江苏天嘉宜化工有限公司化学储罐发生爆炸事故,并波及周边16家企业。截至2019年3月23日7时,事故已造成64人死亡。自2007年起,该园区内至少发生过4起爆炸、泄漏和火灾事故;2011年2月,当地有传言“化工厂要发生爆炸”,曾引发周围村镇的万余群众“连夜转移”。2019年1月10日,天嘉宜公司内部曾下文称成立隐患排查整改领导小组,检查出包括“KSS浓缩釜调节阀无力磁切断”等37项问题。

4.巴黎圣母院大火

4月15日傍晚18时许,位于巴黎市中心、有着800多年历史的巴黎圣母院发生大火,整座建筑损毁严重。着火位置位于圣母院顶部塔楼,大火迅速将圣母院塔楼的尖顶吞噬,很快,尖顶如被拦腰折断一般倒下。巴黎圣母院位于巴黎市中心塞纳河畔,始建于1163年,1345年完工,是法国最具代表性的文物古迹之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无独有偶,1994年,西班牙巴塞罗那著名的利塞奥歌剧院在大火中被完全烧毁,火灾的起因是在例行修整期间,火花飞溅到了窗帘上;2008年,韩国被称作“第一国宝”的首尔崇礼门遭遇纵火,被彻底烧毁;2018年,巴西国家博物馆大火,2000万件文物和530000种书籍被烧毁,博物馆的管理不善、消防器材老旧无法使用等给文物带来灭顶之灾……

5.华为“海思芯片”一夜转正

2019年5月17日凌晨2点,华为海思总裁何庭波通过邮件发致员工信。邮件提到,多年前,公司做出了极限生存的假设,预计有一天,所有美国的先进芯片和技术将不可获得,而华为仍将持续为客户服务。命运的年轮转到这个极限而黑暗的时刻,超级大国毫不留情地中断全球合作的技术与产业体系,做出了最疯狂的决定,在毫无依据的条件下,把华为公司放入了实体清单。“今天,是历史的选择,所有我们曾经打造的备胎,一夜之间全转‘正’!

6. 湖南怀化操场埋尸案事件

2019年6月19日,湖南怀化操场埋尸案事件浮出水面。2001年12月,杜少平承揽了新晃侗族自治县一中400米操场土建工程,聘请罗光忠等人管理。在施工过程中,杜少平因工程质量等问题与新晃一中委派的监督工程质量的邓世平产生矛盾。2003年1月22日,杜少平伙同罗光忠在工程指挥部办公室将邓世平杀害,当晚二人将尸体掩埋于操场一土坑内,次日罗光忠指挥铲车将土坑填平。

2019年12月17日至18日,湖南省怀化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审理并当庭宣判:被告人杜少平决定执行死刑,其他19名涉案公职人员被依法处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