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和大人一起读”,开启一年级学生“悦读之旅”

2020-07-10 来源:趣尚旅游网
界视界观·OBSERVATION SCOPE VIEW

“和大人一起读”,开启一年级学生“悦读之旅”

沈林燕

(萧山区党湾镇第一小学,浙江 杭州 311221)

摘 要:一年级统编本新教材新增了“和大人一起读”栏目。该栏目指导学生将阅读延伸到课外,增强教师、学生和家长开展课外阅读的意识,充分调动家庭和社会力量,重点落实“课外阅读课程化”的理念。本文旨在思考如何巧妙地利用该栏目,通过家校联手培养一年级学生的阅读兴趣,形成“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重视学生读书实践,努力促其达成“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书”目标。关键词:统编版教材;和大人一起读;阅读教学

“和大人一起读”这个全新的学习栏目,提供的是体裁各异的小短文,无任何“阅读提示”或“思考题”,教学可灵活设计与实施。笔者认为,这一栏目是帮助学生将语文学习生活化的新平台,它不只是阅读材料,更是阅读环境、阅读方法和阅读兴趣。如何依托“和大人一起读”栏目,正确引导家庭开展亲子阅读,让一年级学生在“一起读”中“爱上阅读”?笔者结合自己的思考和教学实践,总结出了以下三种实施策略:

一、巧用“和大人一起读”栏目,点燃孩子读书兴趣“书香的乐园、诗意的花园、智慧的学园、感恩的心园”是我们学校的发展愿景。“每天同读半小时”是我们班级的标语,也是我们亲子阅读的口号,鼓励孩子每日坚持和大人一起读书。班级开设快乐书吧,这里陈列各类课外书籍以供学生午间阅读。教师也定期开展阅读指导课为孩子们的阅读导航,设计有趣有效的教学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动机。

1.利用插图,创设情境

在听故事、读故事的环节中,低年级学生对插图的兴趣远远超过文字,因为儿童思维具有形象性、具体性,尤其喜欢形象生动、色彩鲜艳的插图。初学阅读的孩子,需要大人的引导下,把文字读得有画面感,才能真正领会到学习的乐趣。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插图或是相关视频,优先创设引人入胜的情境,再顺势引导朗读,调动学生参与并真实体验读书的乐趣。

例如:教学《剪窗花》、《春节童谣》时,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拼音知识,能够慢慢自己读书了。因地域不同,儿歌提及的习俗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为了让学生有更直观的感受,教师可找一些图片或播放微视频,让学生观看并了解这些习俗。有的孩子,回家还通过书籍、网络了解各地不同的习俗甚至去亲身体验。

2.巧设对话,引导想象

《和大人一起读》的阅读材料有其独特性,题材丰富,有儿歌、童谣、民间故事、童话等,能带给儿童各种不同的刺激。不同的文章,采用不同的对话方式,能更好地引导他们进入文字的魔力世界。对话形式多样,有基于语言形式基础的多层次对话,有基于语言内容的对话,也有基于拓展想象的对话,都是让孩子在无压力的轻松氛围中享受阅读乐趣。

例如:《谁和谁好》教学中,可在语言形式的基础上,开展多层次的对话,即师生“问答”,这种形式学生特别喜欢。第一层次,文本对话。教师读问句,学生对答句。学生接答中,脑海中就会呈现滕和瓜、蜜蜂和花、白云和风以及我和同学友好相处的画面。第二层次,想象对话。教师问:“谁跟谁好?橡皮和谁好?”学生一听,立刻打开想象之门“橡皮和铅笔好。铅笔写错字,橡皮来帮忙。”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类似这样基于语言形式和学生开展对话,就能顺利将学生带入想象世界。最后,老师还可把学生口头创作编成小册取个名《有趣问答歌》。

3.演练文本,重视模仿

阅读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或者说是模仿中进步的过程。“和大人一起读”很多儿歌都是节奏明显,语言简洁,读起来朗朗上口,还可随节拍唱起来。教学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调动其多感官参与,边唱边学或边玩边学,调动学生参与。学生能自由地用身体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学得不亦乐乎。

二、借助“和大人一起读”栏目引导自读,激发孩子爱上阅读

1.利用指读,巩固识字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编排《和大人一起读》栏目,对儿童而言,是充分利用昔日生活积累的语言材料,能使之凭借口语经验,以背、唱、演等方式再强化识字。为了避免脱离文本地唱、背,家长通过引导孩子指读,能帮助孩子实现“音——形”对应,就逐步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

2.同伴互助,合作共赢

朗读是学习、吸收语言的有效方法,也是第一学段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但是学生的水平各异,班级里也不乏存在一些认字困难、朗读不流利的学生。为了带动这部分孩子的学习兴趣,教师可充分利用午读等时间开启“同伴互助”的朗读模式,让这部分能力强的学生帮助尚有困难的学生扫清文字障碍。和同伴一起读,困难学生能坦诚地诉说自己的疑问并在“小老师”帮助下突破朗读关卡。

3.演绎文本,互相促进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习的推动力,感兴趣的活动能够使人持久地集中注意,处于一种积极兴奋的状态。考虑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教师要提供给学生一定的想象的空间,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加深对所学阅读材料的感受性和熟练程度,让语文学习变得动静结合、妙趣横生。

三、利用“和大人一起读”栏目搭建平台,在亲子阅读中形成习惯

“和大人一起读”有个关键的角色是爸爸、妈妈,孩子对其有天生的信赖感。《和大人一起读》这一栏目的开设,笔者认为目的就是倡导家庭阅读,使学生对书籍、对语言、对文字产生亲密感,在和大人一起阅读中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也是大人送给孩子最好的人生礼物。

1.有效沟通,示范引领

一年级学生还处在阅读起步阶段,因识字量、理解能力等的限制,尚不足自主阅读的能力。“和大人一起读”可以帮助学生顺利过渡幼小衔接这一特殊时期。教师可以借助家长会、校讯通等平台促成家校合力,辅导学习上示范引领,带动学生实现阅读过程的兴趣化。

2.及时反馈,了解兴趣

新教材特别强调阅读兴趣的培养,注重让语文课往课外阅读延伸,往学生的生活实际延伸。家长要培养孩子的阅读

226

www.sjgzzs.cn

教育观察

兴趣,首先要从他们的兴趣出发,陪伴孩子选好“爱看”的第一批书。初期,尽量为孩子挑选外观漂亮、内容丰富有趣,情节发展符合儿童思维的图画书,从而让孩子对书不由自主地产生向往,迈好培养课外阅读兴趣的第一步。根据不同题材,教师也可引导家长采用多样化的阅读方式,如:合作朗读、情境表演、说唱问答、续编故事等。当然,亲子阅读时,也可角色互换,让孩子来当小老师或读儿歌或编故事等,提高孩子阅读的自信。

3.交流阅读,赏识成功

交流,共享读书乐趣,浓厚班级书香氛围。了解每个学生阅读的具体情况后,教师可组织班级课外阅读交流会,引导学生交流亲子阅读的时间、方式、内容及感受等。播放在家共读的音频或视频,及时总结、表扬优秀学生和家长,吸取成功的经验并推广,让更多的家庭参与到轻松、愉快的亲子共读中来,尤其是令孩子感受阅读的快乐。

依托“和大人一起读”栏目,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巧创情境、巧设平台,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有效开展一系列“一起读”活动,对一年级孩子培养阅读兴趣,习得阅读方法,行成阅读习惯效果明显。

爱因斯坦曾说过:“信心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面对越来越长的文本,面对各种各样的阅读问题,很多学生遭遇的首要困难是缺乏信心,而仅靠老师空洞的鼓励是无法解决问题的。开展“和大人一起读”,由老师先“教读”阅读方法,再请孩子回家和孩子共读,进而随学生识字量增加,逐步让孩子课外“自读”。课本仿佛给孩子打开了一个通往书海的大门,激励着孩子们去畅游书海。有大人伴读,可以自主选择喜欢的故事读,读完还可以和同伴分享阅读,学生阅读明显从容、自信多了,阅读热情也日益高涨。

“和大人一起读”,不仅是跟老师一起读,也跟家长一起读,还跟自己的伙伴一起读。“和你在一起”的感觉特别棒,让孩子不知不觉从“要我读”走向“我要读”。他们收获着知识,也体验着收获的快乐。渐渐地,孩子们养成了阅读的习惯。他们一带三,三带多,使班级的阅读氛围日益浓厚。不仅在阅读课上读,他们也在午间休息时享受着阅读。

通过“和大人一起读”把孩子带入阅读世界,让阅读成为孩子一种快乐的生活方式。一路坚持和不懈努力中,看到孩子们渐渐自信的笑容,看到孩子们对阅读的态度发生改观,我由衷地感到高兴,也给了我继续研究的力量。

读书是一辈子的事情,重要的是“细水长流”日不间断。教材只是一个范例,仅仅局限于教材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充分利用教材的示范作用进行必要的阅读拓展,形成“1+X”拓展阅读模式。在学生阅读过程中,教师应该努力创设条件,搭建平台,让学生不断体验到成功,不断收获阅读带来的快乐,以此点燃、激发、维持和巩固学生的阅读自觉和阅读兴趣。有关如何激发孩子持久的阅读期待,培养其良好的读书习惯,还需要不断地研究。

小手拉大手,大手牵小手——让我们共同引领孩子开启美妙的阅读之旅!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1月

[2]《低年级语文这样教》曹爱卫 著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18年3月

[3]《儿童心理学》朱光潜 著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年7月第4版

(上接第225页)

机构置社会道德与不顾,发布了很多的不良网站与信息,不仅仅制约了社会的发展,同时也扰乱了人们的精神生活,毫无疑问,一些不正确的意识形态已经对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工作产生了消极的影响,所以必须要加强对学生的意识形态认同,对校园网络意识形态领域进行优化,提升管理水平,提高学生的政治文化素养以及对不良信息的分辨能力,让他们能够对错误的言论进行自觉抵制,尤其是对于一些违背了主流意识形态的言论,必须要合理的对其进行分析。

除此之外,高职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的完善需要建立在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基础上,在对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进行了明确之后,就需要因材施教,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工作,例如,可利用先进事迹对学生进行激励与鼓舞,引导学生树立合理的思想道德理念,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实践。根据高职院校当前的生活方式,需要开设与学生学习、生活息息相关的媒体专栏,无论是微信公众号还是百家号等都应包括在其中,只有如此才能够获得舆论导向的主动权,加强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引导。

结论:综上所述,作为国家未来发展的中流砥柱,高校大学生担负着建设现代小康社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任务,只有提升他们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感,才能够较好的达成最终目的。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不同国家的交流也变得越来越频繁,信息源的渠道较多,很多不法

分子会借助网络优势对负面意识形态进行推送,一些不良信息很容易渗透到学生的生活当中,所以需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要表现形式,不仅仅能够促进高校学生健康成长,同时还可以保证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的质量。参考文献:

[1]蒋珂佳.多元文化背景下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挑战与思考[N].科学导报,2019-12-17(B03).

[2]蒋珂佳.高职学生意识形态安全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N].科学导报,2019-08-20(B02).

[3]马爽.新时代下加强大连市职业院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研究——以大连枫叶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课程教育研究,2019(12):13-14.

[4]方瑜,左剑.信息“碎片化”背景下高职学生意识形态教育挑战、机遇和对策[J].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31(03):45-47.

基金项目:2019年度湖南省政研会调研课题(一般课题)研究成果,

项目名称---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面临的时代问题研究,项目编号:31

视界观OBSERVATION SCOPE VIEW

22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