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原因及对策

2021-11-28 来源:趣尚旅游网


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原因及对策

刘建楠 09级信管一班

摘要:网络的迅速发展伴生着网络安全问题,增强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刻不容缓。大学生网络成瘾已经成为严重的社会性问题,并且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网瘾已严重影响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大学生网络成瘾这一问题,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及危害,大学生网络成瘾的防控对策,帮助他们正确使用网络,健康成长。

关键词:大学生 网瘾 精神需求 心理满足感

高校大学生们正处于身心发育的重要阶段,也是学习知识的黄金时期。由于尚未形成较为成熟的是非观,自我控制能力弱,很容易受到误导而步入歧途。大学生对网络安全问题认识不清,网络安全知识匮乏,网络法律意识和道德意识淡薄,对网络的强依赖性是导致其网络安全意识薄弱的主要原因。

一、 网络游戏成瘾的表现

大体上来说可以粗略地分为两类。这两类都是在社会上大家关注比较广的,这类人需要社会的关心和爱护,需要我们广泛关注的,我们要特别重视他们,给他们力量,让他们有力量和决心戒掉网瘾。

(一) 第一类属于重度网络成瘾

这类大学生的表现在于以下几个方面[1]:一是网络孤独症,是指过分迷恋上网络上建

立的友谊、爱情,并用这些关系取代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的心理问题。这类大学生,由于长时间地沉迷网络上虚幻的交往,忽略外面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导致了他们的合作能力和交往能力下降,回到了现实生活中就会感到无所适从,出现人际关系冷漠、人际情感萎缩、人际距离疏远,从而常常感受到强烈的孤独感,出现了网络孤独症。患有网络孤独症的学生一般表现为独来独往,缺少团队协作精神、情感过度个人化、社会适应能力下降、神情恍惚,倚赖网络来宣泄情绪和表达情感。二是网络强迫症。网络强迫症是指过度沉湎于网络聊天、网络游戏,迷恋于网上赌博、网上拍卖等信息,表现为强迫性的网络行为。患有网络强迫症的大学生对网络的迷恋是一种精神依赖的表现,上网时就会精神亢奋,离开网络就会出现无聊、烦躁、失落、心慌等负面情绪。他们靠上网来取得心理满足感,所以他们常常荒废了学业,对待友情亲情都十分淡漠。第三,网络色情痴迷。是指沉迷于网上的色情内容,热衷于在网络是寻求刺激获得满足的心理问题。患者每日热衷于在网上搜寻色情报道,浏览黄色网站,及色情电影,热衷于网恋等。第四,网络人格障碍,是以人格结构失衡为特征的网络心理问题。网络的匿名性使谎言防不胜防。大学生也在其中学会了欺骗的行为,长此以往,会导致大学生的人格出现变化,他们往往言行不一致,口是心非。此外,上网者如果常常不注意调节时间,就会破坏生物钟,很多大学生由于过度上网,或者是时间不合理,会造成紧张和疲劳等身体上的症状,进而发展为心理上的缄默、孤僻、冷漠,甚至是暴力和缺乏责任感。第五是网络犯罪倾向。网络的隐蔽性,给人们的犯罪行为也提供了安全的屏障,从而使少数自我约束力比较差的大学生容易产生犯罪冲动,养成倾向犯罪的心理。

(二)第二类的属于一般网络成瘾

这类大学生相对于重度网络成瘾来说,数量较多。他们所表现出来的症状相对于重度网络成瘾来说比较轻。具体来说,表现为:上网次数和时间比自己预计的要多;因上网使得自己在学习、工作和社交等方面,受到了或多或少的影响;曾经有过戒网的经历,但是

常常以失败告终;虽然意识到了上网给自己带来的问题,但是常常克制不住。很多大学生曾在有一段时间的网络成瘾的经历,或者是成瘾的程度不深,但是也同样影响到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比如说,在人际交往上面,常常采取回避的态度来面对现实中交往困难,而愿意去接受虚拟的网络世界中的人际交往;有些大学生在学习和工作上面受到挫折后,自信心受到了打击,于是就在网络游戏中寻求精神寄托,出现了短期的网游迷恋现象;还有一些大学生的兴趣爱好单一,在生活中寻求不到乐趣,于是迷恋于网络上的娱乐和休闲,比如看电影、娱乐性网站等。这类网络成瘾者在大学生中比较普遍,因此,我们在重视重度网络成瘾者的心理治疗的同时,更应该多加关注一般网络成瘾者,避免其发展为重度网络成瘾。

二、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原因

(一)外部原因

1、信息时代的迅猛发展,计算机网络的普及,都为大学生接触并熟识网络提供了条件。网络的表现形式丰富多样,而且信息容量大、覆盖范围广、传播迅速快,娱乐性的网站、腾讯QQ、博客、MSN、BBS、以及当下较流行的大学生互动空间(校内网)等,都为大学生广泛摄取信息和交流提供了重要的渠道。

2、大学生在空间和时间上具有独特的条件。大学生其自身独特的生活学习结构,既没有中学生繁重的课业压力,也没有成年人琐碎的家庭和工作的压力,这为其提供了充足的空闲时间;大学生所处的独特的生活环境,大学校园有丰富的网络资源,如各个大学的寝室都装有网络端口,设有多处计算机房,以及大学校园周边大量网吧的存在,也为其提供了良好便捷的上网环境。

3、网络自身所具有的特点。网络具有开放性、虚拟性、隐匿性和便捷性的特点。这些特点就会吸引大学生接触网络,并在其中获得平等感和自由感,满足其在现实生活中所无法获得的满足。

(二)内部原因

1、大学生正处于青年时期,有着天然的、自发的积极探索外部世界的心理倾向。大学生在网络中可以获得超越生活的独特感受,满足他们在日常的生活中难以满足的某些精神需求。如网络游戏给人带来强烈的感官刺激的同时,还可以弥补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挫败感,发泄情绪;网上聊天可以没有现实生活中面对面交谈的压抑和戒备;在论坛上发帖、在博客上写文章,可以无所顾忌地发泄对现实社会的种种不满,而不必担心受到惩罚。

2、有些大学生生活空虚,缺乏人生的目标和人生的信仰,失去了进去求学的动力,兴趣爱好很少,对社团和班级的活动不感兴趣,甚至有抵触的情绪,他们常常觉得生活空虚无聊,只有靠上网来打发时光。久而久之,丧失生活的激情,沉溺于网络之中,无法自拔。

最后,网络成瘾的大学生往往具有某些特殊的人格倾向,具有一些与抑郁相关的人格特征。如有明显的多疑、喜欢独处和不和群,并且倾向于情绪不稳定、易烦恼、抑郁、缺乏自信等[2]。他们往往在现实生活中受到了小小的挫折后,就很容易走向虚幻的网络世界,以逃避现实,为暂时减轻困扰,寻求精神寄托和心理安慰,但是,这种错误的解脱烦恼的方法只不过是饮鸩止渴罢了。

三、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对策

针对网络成瘾,国内外都有相关的对策研究。在国外,主要有药物治疗,认知行为治

疗(包括Davis的认知行为疗法和Young的认知行为疗法),以及政府积极干预措置(比如韩国成立网络中毒咨询中心、法国制定家庭公约限制青少年上网)。在国内,主要的网络成瘾对策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家庭治疗,学校责任与防治措施,利用技术干预手段,以及政府与社会联合在具体问题上,根据网络成瘾者的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点对策。

(一)对于重度网络成瘾的对策。

重度网络成瘾的大学生,他们表现为具有较高的强迫、恐怖和抑郁水平、不易与人相处、有较高的敌对性的精神病性。要针对这些大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咨询和治疗。治疗的原则应是,以心理治疗为主,药物治疗为辅的方法[4]。网络成瘾的抑郁水平较高,给予一些抗抑郁药物能起到较好的效果。在心理治疗中,采用行为认知疗法效果最佳,通过此疗法可以纠正网络成瘾者的错误认知,从而达到控制其行为习惯的效果,帮助成瘾者从心理是戒掉网瘾,从而达到初步的心理康复。在此治疗的同时,可结合患者的人格特点、心理需求等具体情况给予适度的心理咨询,增加患者的社会支持,重塑起因网络成瘾而受到影响的人格。

(二) 对于一般网络成瘾的对策。

首先,正确认识和看待网络。大学生应当正确认识网络这个虚拟的世界,网络虽然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是它并不能代替现实中的人际交往活动。大学生在克服网络消极作用时,也不能全盘否定,认为上网是罪大恶极的事情。应该以辩证的观点来看待网络。

再次,应该以健康的方式来使用网络。正确理智地使用网络,关键在于自身必须锻炼出坚强的意志和自我调控能力。要做到三项要求:第一,在上网之前制定好目标,把目标

定在学习知识、方便工作和适当的娱乐上面[5]。第二,还有严格且自觉地限制上网时间,根据学习和娱乐的需要,给自己制定严格的上网时间制度表,并主动要求接受老师、室友和同学的监督。控制上网时间是戒除网瘾的关键性一步。

最后,发展其他兴趣爱好,把注意力转移到现实的学习和生活中来。网络的虚幻和不真实,让很多学生沉溺于其中,无法自拔。现实生活中他们往往对很多食物不感兴趣、孤独退缩、很少与同龄人交流、集体认同感茶。还有一些网络成瘾的大学生缺乏自信、有严重的自卑感。所以培养一个人的兴趣爱好显得尤为重要。当一个人拥有某种长处的时候,会增加一个人的自信心,从而使得他可以更加容易地融入到集体中去。大学生应当积极参加学校和班级组织的各种社团活动、文体活动及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和锻炼自己各个方面能力,培养多种兴趣爱好,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这样,不仅增强了自身的素质,也陶冶了情操,调节了不良情绪。更重要的是,在各类活动中,逐渐学习了人际交往的技巧,学习处理人际关系这是摆脱网络成瘾最有力也是最关键的武器。

网络成瘾的治疗关键还在于成瘾者自身,大学生要积极锻炼自己的意志力,要有坚定的决心和顽强的毅力,才能从根本上摆脱网络给我们带来的困扰,才能真正地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文涛. 分析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与对策[1] 宁渡高等专科

学校学报.2004;6(2):75.

[2]李晓东,刘文义.高校预防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关键阶段[J].

科技教育,2009,(08).

[3]王晓[2]吴文化,李艳.大学生上同行为、态度与人格特征的研究[J].心

新.网络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南平师专学报,2004.

[4]赵洪彪,王蒙.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及其干预策略[J].教育科学,2006.

[5]刘娟,张丽,王凯,等.高校大学生网络成瘾现象矫正措施[J].天津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新青年),200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