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论英汉语言表达的差异

2022-02-13 来源:趣尚旅游网
论英汉语言表达的差异 赵朋英 兰 杰 (新疆大学外国语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00) 摘 要:由于中西方历史背景、地理位置和文化起源等不同,因此中西思维方式有着显著的差异,而思维方式的不同又造成 了英汉两种语言在表达上的不同。本文从词语、句式、谋篇、语体风格和语法五个方面举例分析中西方语言表达的差异,希望对英 语学习者,尤其对英汉翻译者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英汉语言语言表达差异 思维方式与语言表达的关系 思维方式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人们观察事物、 体认事理、做出反应时采取的一种基本思路.所拥有的一种心 理定势”(陈伯海,1992)。而语言又承载着一个民族特定的文 化信息,是人类进行交际交流的重要工具。由于中西方的历史 背景、地理位置和文化起源等不同,因此中西思维方式有着显 著的差异,而思维方式的不同又造成了英汉两种语言在表达 上的不同。 二、英汉语言表达的差异 (一)词语选择中的差异 1.英语中名词和介词的使用频率高,汉语中动词的使用 频率高。 一、汉语是动态语言,而英语是静态语言。在英语语言表达的 过程中,介词和名词的使用频率比较高,而汉语语言中动词的 使用频率比较高。下面我们举例说明: 例如:①禁止任何叛国、分裂国家、煽动叛乱及窃取国家 机密的行为。(汉语多动词) 英译文:To prohibit any act of treason.secession.sedition andtheft ofstate secrets.(英语多名词)(王大伟,韩忠华,2010) ——②…andthat government ofthepeople, __the people,forthe __people,shall not perish from the earth.(英语多介词) 汉译文:而这个政府也一定要屋查 屋治、民享,才不会从 地球上消失。(汉语多动词)(王大伟,韩忠华,2010) 上句引自林肯于葛底斯堡演讲的最后一句。三个介词of. by,f0r组成的排比结构铿锵有力,朗朗上口。汉译以“民有、民 治、民享”相对应,简练明确,突出了汉语动词的使用频率高。 2.词汇内涵意义的差异。 有些事物在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有出现。但所表达的内涵 意义截然不同。比如狗,在大多数传统中国人的观念中,狗是 的朋友。他们喜爱狗,赋予了狗一些好的形象。比如:一些英语 习语“a lucky dog”(幸运儿),“a top dog”(优胜者),“Love me, lore my dog.”(爱屋及乌),“Every dog has his day.”(人人皆有得 意日)等,从中都可以看出西方人对于狗的喜爱(刘月琴, 2005)。又如:龙,在中国,龙是帝王的代表,人人都希望自己的 儿子成龙。女儿成凤。有“望子成龙”、“龙凤呈祥”之说。但是在 西方人的眼里,龙是一种又大又凶险的动物。“the old dragon” 指的是“魔鬼”.而非“年老的龙”。 3.中国人选词精细而西方概括。 中国人选词比较精细,而西方人选词比较概括。首先表 现在称谓词上.汉语中有“表兄、表弟、表姐和表妹等”,而在 英语中.cousin一词就指代了全部,但cousin既没有说出性别, 又没有分出大小。比较概括。又如:uncle一词,对应了汉语中 的“叔父、伯父、舅父、姑父、姨夫等”。汉语中的这种语言现象 归因于中国几千年之久的封建统治,在这种封建社会里,人 们重视血缘关系,提倡长幼、尊卑有序,故称谓区分得严格而 精细。 其次表现在敬语上。英语中的敬语也远远少于汉语。在英 语中,不管对方年龄多大、地位多高,一律都用v0u,用不着像 汉语那样根据年龄和地位选择用“你”还是用“您”。 最后表现在一些动词上,比如:英语中carry一词,就可以 表示汉语中“搬、运、提、送、拎、挑、担、背、扛、搂、抱、断、举、 夹、棒”等;又如: 一词,可以表示汉语中“煎、炒、炸、爆、爆 炒”等意思。这些都充分说明了汉语用词的精细和英语用词的 概括性。 (二)英汉句式中的差异 讨人厌的,与狗有关的习语,大多是表达不好的意思,比如: “狗仗人势”、“狗眼看人低”、“鸡鸣狗盗”、“狼心狗肺”等.表明 了传统的中国人不喜欢狗。而在西方人的眼中,狗是他们忠实 就是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过程。此外,还强调应在历史背景 中理解历史;在历史中理解观点,处理历史信息;发展批判性 和创造性思维。这对于我国来说是值得借鉴的。 四、结语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可以借此反思我国历史课程标 准中对能力认识和处理的现状并获得一些新的认识.也希望 这些认识对更好地完善我国的历史课程建设有所帮助。在新 课标修订之际,我们不仅要看到前人已有的这些研究成果.更 应该拓宽视野。让历史课程的研究迈向更多的国家.看到更加 新鲜的历史课程标准,这对新课标的修订很有意义。 参考文献: 1.形合和意合的差异。 英语是综合一分析语.重形合,汉语是典型的分析语,重 意合。形合指词语或语句之间的连接主要依仗关联词的使用; 意合多依靠语义的贯通,少用连接词。简言之,英语的从属关 系往往通过连词when,where,if,SO,because,although等词表达 出来,而汉语句子之间的内部逻辑关系是隐而不显的。 教学研究。20l3(11). [3]黄庚生.关于能力概念的几点看法[J].上海师范大学 学报。1987(2). [4]吴红耕,皮连生.心理学中的能力、知识和技能概念的 演变及其教学含义[J].课程・教材・教法,201l(11). [5]周仕德,李稚勇.美国中小学历史教育培养学生能力 问题研究及启示[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3(2). [6]刘冬梅.简析美国对历史思维能力的分解[J].历史教 学,2009(23). [1]周丽芳.中英历史课程标准比较[J].科技信息(学术研 究),2008(12). [2]李倩雯.新加坡最新初中历史课程标准探析[J].课程 [7]周仕德.美国中学历史教学中如何考查学生历史理解 力以“美国独立战争”为例[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1(6). [8]周丽芳.英国新历史科国家课程标准中的能力目标分 析[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9(4). [9]周仕德。魏恤民.澳中两国最新历史课程标准中(能力 内容)比较初探[J].历史教学,2014(3). 15 ■l一one,remember it always.  译文:Green trees reflected on blue water. 如:施恩勿记,受恩勿忘。 译文:Ifyouconferabenefit,neverrememberit;ifyou receive 译文增补了两个连接词“ .表明从句和主句是条件和结 果的逻辑关系。将汉语隐藏的形式、逻辑的演绎推理显现出 来 相反,当英语转换成汉语时,则需要删减关联词。 如:Ifwintercomes,can spring be farbehind? 译文: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2.主位显著和主题显著的差异。 “形合性的语言属主语显著的语言,因此,英语句子的主 题往往就是句子的主语,而意合性的汉语是主题显著的语言, 其主题往往并非就是句子的主语”(张哲,2012)。如:冬天容易 生病。(It is easy to become ill in winter.)英语的主题是“生病”, “冬天”是状语.因此不能译为:Winter is easy to become il1. 3.“无灵”主语与“有灵”主语的差异。 在汉民族悠久的历史中,儒、道两家都强调以“人”为中 心.表达概念时常认为人是动词的主语。然而,西方人注重逻 辑分析,更注重客观事物和现象对人的作用和影响,因此,英 语中常用无灵词作为句子的主语(吴群,2002)。如:他到伦敦 出差去了。译文为:Business took him to London. .)谋篇布局中的差异 1.语篇展开方式的差异。 西方人的思维方式是直线型的,说话、写文章习惯开门见 山.把重要内容放在开头,先表达中心思想,然后把辅助的一 些内容按直线展开。如:An earthquake is a sudden tremor or movementoftheearth’S crust,which originatesatorbelowthe sur— face.There are two main causes of earthquakes.They can be linked 2.情系一片绿,心防一把火。 译文:Guard against Fire for Environment. 从以上对比不难看出.汉语文字描述写意而英语写实.汉 语用词华丽,而英语用词朴实无华。 (五)语法层面上的差异 1.“主一谓一宾”结构与“动词词组连用”的差异。 在英语句子中,句子成分分主、谓、宾、定、状、补,其中很 多情况下,一个句子以主谓为主干。汉语句子则没有一定的主 谓框架,没有谓语动词和非谓语动词的区别,几个动词结构连 用,几个名词性短语可连排。 例如:考虑到氢消耗时具有干净和高效等优点,石油产品 的价格如若再翻一番.氢的价格将可以与汽油价格竞争。史密 斯先生认为这些将会在未来l5或20年中发生。 With such advantages as cleanliness and efficiency taken into account,hydrogen wilf become competitive with gasoline as soon as the price of oil products doubles。which Mr.Smith expects to hap. pen within the next 15 or 20 years. to explosive volcanic eruptions or can be triggered by tectonic ac— tivity.with the latter being the cause of most earthquakes.第一句 话即是段落的主题句.直接说明地震的性质是什么,接下来所 有句子按线性发展,围绕主题展开,并与中心紧密相关(傅勇 林,唐跃勤,2012)。 在上面的例子中.汉语在表达五层意思时.用了两个独立 句和五个动词。在每个独立句中,动词都按事理顺序进行铺 排。英译时,所有意思均纳入了以“hydrogenwill become con. petitivewith gasoline”为中心的主谓框架中。即句子的主干,按 语意关系.把主干之外的成分通过非谓语化和从句进行了“降 级”处理(傅勇林、唐跃勤,2012)。 2.“从小到大”和“从大到小”的时空差异。 中国人属整体思维模式,其时空观是从大到小排列。而西 方人是分析型的思维模式,其时间和地点概念排列由小到大、 由点到面。 例如:1.新疆大学位于乌鲁木齐市胜利路14号。 Xiniiang University is located at Shengli Road 14.Urumqi. 2.我出生于1990年6月28日。 1 was born on June 28,1990. 汉民族思维属螺旋式思维模式,表现为“罗列客观条件—— 说明问题条件(或指出事实、证据)——得出结论、说明观点和 看法”,纯属一种围绕圈子“迂回式”的思维方式(杨祝华,何庆 华.2006)。如:“地球内部物质不停地运动,产生一股作用于岩 层的巨大力量。当这股力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可使一些岩层 发生弯曲、变形。一旦岩层承受不了这种变化的时候,就会发 生急剧的破裂、错动,引起强烈的振动,这种振动就是我们平 时所说的地震。”(傅勇林,唐跃勤,2012)这段的主旨句是最后 句“这种振动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地震”,读完后,读者才明 确这是对地震的定义。 以上两个例子虽然文字非常简单,但它们较好地展示了 英汉两种语言中语篇展开方式的差异。 2.英汉语篇衔接的差异。 在衔接手段上.英语注重句法的准确、结构的合理和完 整.各种衔接手段必不可少,而汉语中通过具体形式显现的衔 接手段相对英语少得多,少用或不用衔接手段,更加注重通过 逻辑和事理发展的顺序来体现其中的隐形连贯和衔接。 一从以上两个简单的例子可以看出英汉语时空观的差异。 以上从词语、句式、谋篇、语体风格和语法等方面说明了 英汉两种语言在表达中的差异。这对英语学习者,尤其是翻译 专业的同学会有很大的帮助。 三、结语 作为一名以成为优秀翻译为目标的学生来说,学习翻译, 就是学习两种语言的转换,就是学习两种思维的转换,所以要 清楚地认识到中国人与西方人思维方式的差异及其语言表达 的差异,努力学习汉语母语,使今后做翻译时能够游刃有余得 心应手,翻译出让人满意的作品。 参考文献: [1]陈伯海.中国文化之路[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1992. [2]傅勇林,唐跃勤.科技翻译[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 出版社.2012:94:171—172:191. [3]何善芬.英汉语言对比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出版 社。2002. 如:Some solid bodies have a tendency to maintain their shape,and when deformed by an external force,【hev return to their original shape as soon as the force is removed.This property is known as elasticity. [4]连淑能.论中西思维方式[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 (02):40—48. 汉语译为:“某些固体物质有一种保持原状的特性.在外 力的作用下其形状发生变化。一旦外力消失,就立即恢复原 状,这种特性被称为弹性。”(傅勇林,唐跃勤,2012) 英语形合的特征决定了英语的陈述顺序并不代表事物发 展的逻辑顺序。所以英语的词汇衔接手段非常丰富,如:以代 词their,they,以及连接词/短语and,when和as soon as作为衔 接 与此不同的是.汉语译文中显性的衔接手段较少。 (四)语言风格中的差异 西方人喜欢语言简练、语篇较简洁明了的风格,而中国人 自古就崇尚文风,不少作家喜欢使用成语或华丽的词语。提升 文学表达档次,增强艺术感染力。 例如:1.碧湖清浅萃水晶。 16 [5]刘月琴.从“狗”一词看中西方文化差异[J].甘肃广播 电视大学学报.2009. [6]王大伟,韩忠华.英语笔译实务(3级)(修订版)[M].北 京:外文出版社,2010:14. [7]吴群.语义贯通,语句变通一把握“人称”和“物称”的 转换[J].中国翻译,2002(04). [8]杨祝华,何庆华.中西思维模式差异与语言表达[J].保 山师专学报,2006(25). [9]张海涛.英汉思维差异对翻译的影响[J].中国翻译, 1999(01):21—23. [10]张哲.高职高专英语学习中的负迁移探析——以汉 语“话题一说明”思维方式为视角[J].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学报, 201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