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目的:由于经济快速发展,城管与商贩的矛盾日益突出,欲通过
此次调查,了解具体情况。
调查时间:20xx年08月
调查地点:阳江市城区
调查对象:街头 公共场所 闹市区等
社会实践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不仅是自我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方式,也是我们了解和体验社会的有效途径。今年八月我想更贴近社会,体验社会生活,于是我来到了我市的城管联合执法大队。经过短短几天的工作,我对城管的认识发生了质的转变。
城管是一个复杂的存在,它的本身就充满了各式各样的矛盾, 之所以老是被曝光,总不能被人理解也就因为它身上所体现出来的矛盾实在太大。一方面城市管理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纠正城市生活中的种种不规范,保持良好的生活环境符合我们的需要;另一方面,城管暴力执法的新闻不绝于耳,城管工作给一些弱势群体所带来的伤痛无法忽视。作为这种矛盾的反映,城管在传统媒体和网络上呈现出不同的两种形象,在更贴近日常生活的传统媒体上,我们往往看到的是为清除某种城市顽症,城管英勇出击之类新闻,而在网络上则充斥着暴力执法之类的负面新闻,网络舆论呈一边倒的声讨势态。
关于城管的负面报道主要集中于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城管执法中的方法问题,比如暴力执法。以前我也觉得城管太野蛮,太欺负人了,在跟着他们上了几天班后,我推翻了以前的想法。现在城管奉行柔情执法,要规劝百姓,不能动不动就收东西。可这么做后问题又来了。以前商贩是远远看到城管的车就跑,现在是车开到面前了还在那观望。因为知道城管不怎么收东西了,就不怕了。而且城管的车还没走,商贩们又摆出来了。平常我们只看得到城管这一次出现在某个农贸市场,看不到其实他们之前已经来过这好几次了。不管来几次, 商贩们都是你走了我就出来。同时还有督查,媒体在关注市容。有一次,我们的车刚走,电视台的记者就来了。他们只看到马路上到处是商贩,看不到城管之前的努力。
另一方面则是执法对弱势群体的伤害。城管执法必然会损伤他们的利益,但这并不能算到城管头上。农贸市场容量小,城市规划不合理,农民进不了市场除了大马路还有其他选择吗?同时城市管理的目标是政府制定的,而不是城管部门单方面的决定。把这笔账算在城管头上并不公道。政府作为公共机构,应该完成符合社会利益的职能,做到以人为本,其公共管理行为的受益人应该是大多数社会成员,但在这里,城市管理工作的结果在不同的社会群体间产生了差异。
作为公共机构的政府,其公共管理职能本应为解决社会生活中的问题,处理各种矛盾而存在,但在城市生活环境问题上,这一职能出现了偏颇。富人们对高质量的城市环境的追求进入了其政策目标中,而弱势群体的需要和要求却未在其视野中,以致政府的城市管理政策符合了一部分人的需要却形成对另一部分人的限制。为完成政府的行政目标,城管部门必须把弱势群体作为了其执法对象,矛盾出现在了城管和弱势群体之间,在穷人与富人之间的一种矛盾则被隐藏。 从这个角度可以看出是政府政策的不完善导致了如今城管与百姓的矛盾。贫富不均是影响城市环境的一个重要因素,从某种角度来说,解决贫富不均问题比城管每天上街吆喝更能有效解决城市环境问题。因此在政府把提高城市公共环境纳入重要政策目标时,应该更多的考虑的是如何解决贫富不均问题。如果此问题解决好了,穷人就不用每天与城管大玩躲猫猫,也会像富人一样对生活质量提出要求。 解决贫富不均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而提高城市公共环境又是一个不能忽视的目标,结合目前情况,我认为政府应该改变政策。
1.以公用而非商用的形式给穷人提供用地,不能让房地产开发商蚕食穷人的生存空间。
2.在不影响交通的情况下政府在某一路段划定临时摆摊场所。 不管如何,城管和政府所做的在长远看来都是有利于人民的。我们不能片面的看待他们的工作,应该多走进他们的工作,了解他们的工作,只有得到百姓的理解和支持,工作才能顺利展开,提高城市公共环境就指日可待。
同时,在我实践期间,我深刻感受到了城管工作的艰难和不容易。我一个姐姐听说我在城管那坐社会实践就问我,你不怕出门被人打吗。在跟车时,又不理解城管工作的市民追着城管的车骂。身为城管,工作很没成就感,跟别提在于商贩的拉扯中受的皮外伤了。
这次实践活动结束了,但我们对于社会的关注与思考应该从现在开始,并且要一直坚持和深入下去,以大学生的热情与知识为社会的发展而努力,让学习在社会中继续与完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