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里面描写的宋江起义在正史上有没有详细纪录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3 22:49

我来回答

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3 05:57

  据史家考证研究,在宋代徽宗宣和年间,确有宋江其人及其领导的梁山泊起义,但不像《水浒传》所写的有108将,也没有那么多生动的戏剧性场面。
  宋江起义的导火线是宋朝廷为解决财政困难,宣布将整个梁山泊八百里水域全部收为“公有”,规定百姓凡入湖捕鱼、采藕、割蒲,都要依船只大小课以重税,若有违规犯禁者,则以盗贼论处,贫苦的农民与渔民交不起重税,长期积压在胸中的对社会现实的不满终于像火山一样爆发了。他们在宋江等人的领导下,铤而走险,武装聚险,凭借梁山泊易守难攻的地形,阻杀前来*的官兵。到宣和元年(公元1119年),这支农民队伍正式宣告起义。
  史*载,宋江起义军中有三十六个主要头领。他们是宋江、晁盖、吴用、卢俊义、关胜、史进、柴进、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刘唐、张青、燕青、孙立、张顺、张横、呼延绰(《水浒传》中为呼延灼)、李俊、花荣、秦明、李逵、雷横、戴宗、索超、杨志、杨雄、董平、解珍、解宝、朱仝、穆横(《水浒传》为穆弘)、石秀、徐宁、李英(《水浒传》中为李应)、花和尚(《水浒传》有姓名为鲁达、鲁智深)、武松。宋江起义军总人数由于史书无记载,无法统计,估计有近万人。《水浒传》写梁山好汉有一百零八将,那是小说家的虚构,作者施耐庵、罗贯中等人“欲成其书,以三十六为天罡,添地煞七十二人之名”,以使小说更添传奇色彩以迎合百姓喜好,琅琅上口,便于流传。但小说毕竟是小说,读者不可将它当成真实的历史。
  宋江起义军正式宣布起义后不久,就离开了梁山泊,转战于山东青、齐与河南、河北一带,史*载说:这支起义军“横行河朔、东京,官兵数万,无敢抗者。”约两年后,到宣和三年(1121年)二月,宋江义军从江苏沭阳乘船进攻海州(今连云港),被海州知州张叔夜所派伏兵包围,损失惨重,退路又被切断。在这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宋江不得不率众投降,接受朝廷招安,成为宋朝官军中的一部分。后来宋江部是否去江南出征方腊农民起义军,史学界有争论,至今尚无定论。但多数史学家认为,宋江部出征方腊可能性较大。
  宋代是中国历史上发生农民起义次数最多的朝代。有宋三百多年,农民起义大大小小有数百次之多,宋江起义只是其中规模与影响都较小的一次。但因南宋时编印出版了《宣和遗事》,把宋江起义史事演义化、故事化;明初又出现《水浒传》,将宋江起义故事描述得更加生动感人,因而使这次本来规模与影响都较小的农民起义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广泛流传于民间,以至家喻户晓、人人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3 05:57

《水浒传》的故事源于北宋末年的宋江起义。其事在《宋史》之《徽宗本纪》《侯蒙传》《张叔夜传》以及其他一些史料中有简略的记载,大致可以知道:以宋江为首的这支武装有首领三十六人,一度“横行齐魏”,“转略十郡,官军莫敢撄其锋”,后在海州被张叔夜伏击而降。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3 05:58

小说小说啊!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3 05:58

宣和元年(公元1119年),宋江率先在河北起义。

据说宋江一开始起义时只有36人,以打击惩罚贪官污吏为主。宣和元年十二月,宋王朝曾下诏招安宋江起义军,但起义军并未投降,继续战斗。后来东南爆发了方腊起义,宋王朝暂时没有力量对付宋江起义军,起义军发展到数百人,他们转战于京东各地,出没在青(今山东益都)、济(今山东济南)、濮(今山东鄄城北)、郓(今山东东平)一带,使各地贪官污吏闻风丧胆。宋江的这支起义部队对宋王朝的封建统治构成了很大威胁。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就是根据这个故事写成的。

宣和三年(公元 1121年),宋江起义军南下,遭到张叔夜伏兵袭击。宋江及部分起义军向张叔夜投降,接受了招安。
方腊(公元?~11二年)又名方十三,睦州青溪(今浙江淳安)人。方腊家有漆园,造作局*经常去他家敲诈勒索,方腊忍无可忍,于是,他利用包括摩尼教在内的各种秘密宗教活动,组织农民准备起义。就在这时,官府的爪牙发觉了方腊的活动,向官府作了报告。方腊闻讯,当即采取果断措施,于宣和二年(公元 1120年)十月九日在他家漆园召集骨干进行紧急动员。方腊首先痛斥了北宋统治者对内鱼肉百姓、对外奴颜卑膝,向辽、夏输币纳贡投降的罪行,号召大家揭竿起义,打击贪官污吏,推翻宋王朝。当即得到当地人民的热烈响应。
十一月一日,方腊自称为“圣公”,建元永乐,设官封将,建立了政权。起义队伍迅速从千余人发展到近万人,并攻占了青溪县城,接着又趁势攻下了睦州州治建德城与睦州所属寿昌、分水、桐庐、遂安等县。一十二月二十九日占据了杭州。这时,东南州都纷纷响应,起义队伍迅速发展壮大起来。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3 05:57

  据史家考证研究,在宋代徽宗宣和年间,确有宋江其人及其领导的梁山泊起义,但不像《水浒传》所写的有108将,也没有那么多生动的戏剧性场面。
  宋江起义的导火线是宋朝廷为解决财政困难,宣布将整个梁山泊八百里水域全部收为“公有”,规定百姓凡入湖捕鱼、采藕、割蒲,都要依船只大小课以重税,若有违规犯禁者,则以盗贼论处,贫苦的农民与渔民交不起重税,长期积压在胸中的对社会现实的不满终于像火山一样爆发了。他们在宋江等人的领导下,铤而走险,武装聚险,凭借梁山泊易守难攻的地形,阻杀前来*的官兵。到宣和元年(公元1119年),这支农民队伍正式宣告起义。
  史*载,宋江起义军中有三十六个主要头领。他们是宋江、晁盖、吴用、卢俊义、关胜、史进、柴进、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刘唐、张青、燕青、孙立、张顺、张横、呼延绰(《水浒传》中为呼延灼)、李俊、花荣、秦明、李逵、雷横、戴宗、索超、杨志、杨雄、董平、解珍、解宝、朱仝、穆横(《水浒传》为穆弘)、石秀、徐宁、李英(《水浒传》中为李应)、花和尚(《水浒传》有姓名为鲁达、鲁智深)、武松。宋江起义军总人数由于史书无记载,无法统计,估计有近万人。《水浒传》写梁山好汉有一百零八将,那是小说家的虚构,作者施耐庵、罗贯中等人“欲成其书,以三十六为天罡,添地煞七十二人之名”,以使小说更添传奇色彩以迎合百姓喜好,琅琅上口,便于流传。但小说毕竟是小说,读者不可将它当成真实的历史。
  宋江起义军正式宣布起义后不久,就离开了梁山泊,转战于山东青、齐与河南、河北一带,史*载说:这支起义军“横行河朔、东京,官兵数万,无敢抗者。”约两年后,到宣和三年(1121年)二月,宋江义军从江苏沭阳乘船进攻海州(今连云港),被海州知州张叔夜所派伏兵包围,损失惨重,退路又被切断。在这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宋江不得不率众投降,接受朝廷招安,成为宋朝官军中的一部分。后来宋江部是否去江南出征方腊农民起义军,史学界有争论,至今尚无定论。但多数史学家认为,宋江部出征方腊可能性较大。
  宋代是中国历史上发生农民起义次数最多的朝代。有宋三百多年,农民起义大大小小有数百次之多,宋江起义只是其中规模与影响都较小的一次。但因南宋时编印出版了《宣和遗事》,把宋江起义史事演义化、故事化;明初又出现《水浒传》,将宋江起义故事描述得更加生动感人,因而使这次本来规模与影响都较小的农民起义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广泛流传于民间,以至家喻户晓、人人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3 05:57

《水浒传》的故事源于北宋末年的宋江起义。其事在《宋史》之《徽宗本纪》《侯蒙传》《张叔夜传》以及其他一些史料中有简略的记载,大致可以知道:以宋江为首的这支武装有首领三十六人,一度“横行齐魏”,“转略十郡,官军莫敢撄其锋”,后在海州被张叔夜伏击而降。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3 05:58

小说小说啊!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3 05:58

宣和元年(公元1119年),宋江率先在河北起义。

据说宋江一开始起义时只有36人,以打击惩罚贪官污吏为主。宣和元年十二月,宋王朝曾下诏招安宋江起义军,但起义军并未投降,继续战斗。后来东南爆发了方腊起义,宋王朝暂时没有力量对付宋江起义军,起义军发展到数百人,他们转战于京东各地,出没在青(今山东益都)、济(今山东济南)、濮(今山东鄄城北)、郓(今山东东平)一带,使各地贪官污吏闻风丧胆。宋江的这支起义部队对宋王朝的封建统治构成了很大威胁。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就是根据这个故事写成的。

宣和三年(公元 1121年),宋江起义军南下,遭到张叔夜伏兵袭击。宋江及部分起义军向张叔夜投降,接受了招安。
方腊(公元?~11二年)又名方十三,睦州青溪(今浙江淳安)人。方腊家有漆园,造作局*经常去他家敲诈勒索,方腊忍无可忍,于是,他利用包括摩尼教在内的各种秘密宗教活动,组织农民准备起义。就在这时,官府的爪牙发觉了方腊的活动,向官府作了报告。方腊闻讯,当即采取果断措施,于宣和二年(公元 1120年)十月九日在他家漆园召集骨干进行紧急动员。方腊首先痛斥了北宋统治者对内鱼肉百姓、对外奴颜卑膝,向辽、夏输币纳贡投降的罪行,号召大家揭竿起义,打击贪官污吏,推翻宋王朝。当即得到当地人民的热烈响应。
十一月一日,方腊自称为“圣公”,建元永乐,设官封将,建立了政权。起义队伍迅速从千余人发展到近万人,并攻占了青溪县城,接着又趁势攻下了睦州州治建德城与睦州所属寿昌、分水、桐庐、遂安等县。一十二月二十九日占据了杭州。这时,东南州都纷纷响应,起义队伍迅速发展壮大起来。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3 05:59

在《大宋宣和遗事》里有相关的记载。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3 05:59

在《大宋宣和遗事》里有相关的记载。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