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情感暴力”正在席卷千万家庭,不打不骂,却摧毁孩子的幸福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3 22:52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1 06:20


01

前几天,我在公园里遇到了一对“奇怪的”母女。


小女孩看起来只有六七岁,穿着一身漂亮的花裙子。她一会跑到那边看看月季花,还伸出小手想碰碰一朵粉色的月季,一会盯着池塘里的金鱼游来游去,还学着金鱼吐泡泡,十分可爱。


没多大会,小女孩玩得满头大汗,突然她捡了一片红色的月季花瓣,兴致勃勃地跑到妈妈身边,开心地说:“ 妈妈,看红色的花瓣! ”


坐在休息椅上的妈妈似乎没听到,她看着手机的视频,手指飞快地往下滑。


小女孩踮起脚尖把花瓣举到妈妈的鼻尖前,再次高兴地说道:“妈妈,好看吗?”


妈妈皱起眉头,抬手就把花瓣打落:“你怎么不爱干净!捡这么脏东西有什么用!”


小女孩一愣,瞬间红了眼睛。她看着地上的花瓣,哭喊了起来:“它不脏!我不要待在这里了!我,我要回家!”


妈妈一把拉过女儿,看了看四周,可能觉得孩子哭十分丢脸,一边数落女儿:“ 你怎么就不能乖点?你看哪家小孩像你这样混,还捡垃圾! ”然后扯着小孩离开了公园。


看着越走越远的母女俩,我十分心疼小女孩:

女儿想和妈妈分享美的事物,妈妈不问青红皂白便是一顿批评。

从一开始,妈妈都不明白她的女儿为什么犯“混”。 那片在她看来是垃圾的花瓣,在女儿的眼里是美,或许是送给妈妈的礼物。

她不过想和最爱的妈妈欣赏,可妈妈一次次忽视、暴力地斥责,像一盆冷水“唰”地浇灭了她的热情。

02

前段时间,“糟糕的 育儿 建议有哪些?”上了热搜,几万人参与讨论,诉说着那些年的 育儿 问题。

“每天给ta吃好的用好的,但是对孩子的 情感 需求从不回应”;

“孩子每次喜滋滋地来分享在幼儿园的趣事,永远得到的是句别烦爸爸/妈妈”;

“经常告诉ta家里很穷,不许买这买那。”

这些吐槽的背后是千万个孩子成长路上受到的伤害,电影《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讲述了一个从小缺爱,一生都在寻找爱的松子。

可能很多人看来松子不缺爱,有吃有穿,还可以上学,但在家中松子有位病弱的妹妹, 全家人的目光都集中在妹妹身上。


爸爸只记得给妹妹带礼物,看到松子扮鬼脸只觉得烦;松子和妹妹分享约会,爸爸却斥责松子刺激妹妹的情绪。


长期得不到家人的肯定,松子在后来的恋爱中经常怀疑自己。 为了留住对方,松子拼命地讨好每个人,在每段感情中都毫无保留地付出。


这成了渣男们压榨松子的把柄,家暴松子、偷窃她的存款,最终带着巨大的遗憾,松子过完了“被人嫌弃”的一生。


父母是孩子的养育者和老师,孩子对世界的认识来自于父母的言行话语。他们对父母的每句话都深深信服,一旦父母表现出轻视或漠视,孩子会自发认为我做得不对,肯定是我错了。


这样的场景经常发生在我们的家庭中,每天和孩子生活在一起,却看不到听不见孩子内心的呼喊诉求,这便是 情感 忽视。

心理学家乔尼斯·韦伯提出过一个概念—— 童年期 情感 忽视,指的是童年时期父母没有给孩子足够的 情感 回应,给孩子造成的心灵创伤。


这种方式非常不易察觉,表面上看和 健康 的养育模式没有什么区别,但是给孩子的伤害很大。



得不到 情感 满足的孩子会自发认为自己是不受欢迎的那个,我的父母都不爱我都不理解我,我还有什么理由让别人爱我呢?


久而久之,孩子对自己越来越不自信。曾发生过小女孩因为无法按时写完作文,便跳楼自杀了,一篇作文就要了孩子的命。



长期 情感 上被忽视,孩子会变得不快乐,但是孩子却难以说出自己不快乐的原因。


时间久了,悲观就会成为孩子人生的底色,导致孩子对生活中的所有事情都失去热情和乐趣。





对孩子造成伤害的父母在真心实意爱着孩子的,但和孩子的距离越来越远,孩子像做孤岛,长期得不到理解,会进行自我责怪和责备,形成“自我伤害”。


如果说,将童年比作一幢房子的地基,成年人则是整幢房子。在一个有缺陷的地基上也完全有可能建成一幢房子——看起来没啥问题,但凹凸不平或虚弱的地基,却无法为房屋提供支撑和安全。


没有安全感的房屋终会倒塌,受伤害的是住在房子里的人。

03

被 情感 忽视的孩子无处逃避,只能压抑自己的需求,这时候很多爸妈会感觉到自己的孩子很懂事,出去逛超市,也不再要玩具零食了;周末也不吵着闹着一定要去游乐园公园了。


这种“懂事”是孩子无奈的回应,他的诉求得不到父母的回应,就像把自己关在一个箱子里,他不知道如何出去更不知道该向谁求助。


这些孩子在长大后,即使成为了世俗眼中的优秀人才,但是童年的伤害却是伴随一生。


看过《都挺好》的朋友都很容易对苏家的教育方式产生了反感,苏妈妈对两个儿子有求必应,对二女儿却是专制蛮横,非打即骂。



苏明玉想报补习班,被苏母严词拒绝,女孩学那么没用;苏明玉考上大学后,苏母跑到学校改了她的志愿,去上个免费的师范。


最难受的是自己的房间因为哥哥苏明哲出国而被变卖,原来在哥哥这里,一切都是可以变通的,连房子都可以卖。


长大后的苏明玉非常争气,她做事果决,跟着师傅整顿公司。元老们背后使绊子,苏明玉就硬抗,累到躺在浴缸里睡觉,她也不忘记谈合作。


从小被忽视、缺爱的苏明玉最终长成了一颗满是荆棘的刺,她知道只能靠自己,没人给予她温柔,她学会的是对生活一定要狠狠地搏击。


而这样的孩子长大后性格是有一定的缺陷,会让人觉得没有温度、没有感觉、甚至没有感情,因为害怕伤害,总是浑身长刺。

04

孙瑞雪说:“ 如果我们懂得爱孩子,就让孩子成为他自己。 ”


每个孩子来到世上的时候,爸妈都带着期待。想让孩子成长得更好,想不让孩子在受自己受过的苦,但我们首先给予孩子尊重。


《被忽视的孩子》中指出自我关怀的黄金法则,我们要自我疗愈,也要在疗愈中看见孩子的需求。



像对待别人一样对待自己。 拒绝自己内心尖酸刻薄的声音,当想要自我否定的时候,试着去打败心里那个否定你的“小人儿”。


察觉到破坏性的自我愤怒 ,察觉自己想要愤怒,想要对孩子的愤怒的时候,到底是什么原因。


像安慰别人一样安慰自己, 如果别人总是喜欢向我们倾诉,觉得你充满同情和关怀,那么可以用同样的方式帮助自己。


培养内心坚定而有爱的声音 ,像理想父母一样,安慰自己,看到自己的闪光点。


作家冯骥才所说:


“风,可以吹起一张大白纸,却吹不走一只蝴蝶,因为生命的力量,在于不顺从。”


教育不是工厂出模具,也不是父母的绝对复制,而是释放天性,让他做真实的自己。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