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3 18:00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1 16:43
文学,宛如月光,安安静静的,朦朦胧胧的,没有太阳的热情万丈与光芒四溢。但她就这样默默地在漆黑的夜晚把光明洒向人们的心田。
麦加说过,文学是什么?文学是月光。月光没有太多的实际价值,但是,它带给我们诗意、轻盈的人生,让你松弛下来。的确,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诸多的文学作品确实没派上什么用场。阅读,便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闲情逸致了。
曾经在中国,文学遭遇到一场大灾难,那便是众所周知的“文化大*”。文化大*期间,几十万的知识分子都以右派的罪名惨遭*、杀戮。学生不上学,有的甚至批斗、侮辱老师。成千上万的各种珍贵书籍被无故销毁。文化大*的产生使中国的文人、文学书籍暗无天日。文学之光在此时是无比微弱,然而文学是永不熄灭的,依旧照耀着人间万物。它让在黑暗中摸索的人看到了光芒;让彷徨的人坚定了方向;让绝望的人点燃生存的希望之灯。
文学经历过这一场浩劫之后,并非一蹶不振,而是随着时代的变迁,逐渐遍及人心,逐步踏上发展的道路。
文学如硕大的天空,而我们只能采摘她的几片云朵;文学如蔚蓝的大海,而我们只能撷取她的几朵浪花;文学如丰收的秋天,而我们只能捡拾她的几个果子。然而,尽管她的广阔我们无法斗量;尽管她的深邃我们无法估测;尽管她的美丽难以言尽。我们依然紧紧跟随她的脚步。
我也是一位文学爱好者,我喜爱那些朴实、平淡的文字,在这些淡然的文字中寻求原始的美,追随人生的哲理。当夜幕降临,残月如钩时,手捧一卷,任思绪畅游其中。我喜爱这种平静的生活,喜欢徜徉在阅读之中。
我最爱读散文,它形散而神不散,散文素有“美文”之称,它除了有精神的见解、优美的意境外,还有清新隽永、质朴无华的文采。文中句句文字时刻牵动着心弦,让我们仿佛身临其境,以其主角之忧而忧,乐而乐。
我爱阅读,却不喜欢写作,因为我有自知之明,了解自己没有文采,最主要的还是改不了自己的惰性吧。但是我喜欢听笔尖与纸张的摩擦声,我知道,文学正是在这种摩擦中产生的。
文学的月光把梦照亮,普照人们的心田中,让我们的生活静谧、美好!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1 16:43
前几天,我看见校门口的海报上写着著名动物小说家——沈石溪伯伯要来我们学校做讲座。我的心里激动不已,因为四年级时我们学过一篇他写的文章——《生命桥》,那里面的老羚羊为了年轻羚羊的安全,不惜牺牲自己,令我十分感动。为什么说沈石溪伯伯能把这些动物故事写得这么感人?怎么写出那么多动物的故事呢?我心里冒出了一个又一个疑问。
我盼星星,盼月亮,终于把沈石溪伯伯给盼来了。我们来到报告厅,发现沈石溪伯伯其貌不扬,脸上总是带着微笑,一点儿也不摆大作家那严肃的架子。以“文学点亮人生”为题的讲座开始了。从他的讲述中,我知道了沈石溪伯伯在十六岁那年遇到了知青上山下乡运动,来到云南西双版纳的一个傣族寨子里。他在寨子里生活了六年。为了生存,他们几乎天天和动物打交道。
亲眼目睹了许多感人肺腑的情景。有一次,他在悬崖上捡到了两只鹰蛋。一只由于路上过于颠簸被震死了,还有一只他拿回家,被母鸡孵出来了。小鹰从小就会自己捕食,还为鸡妈妈赶走了一条两米多长的毒蛇。听了他的经历,我感受到了他的妙语连珠,生趣幽默,让我更加佩服沈石溪伯伯了。沈石溪伯伯的讲座让我悟出了一个写作的秘诀:好的文章来源于生活。
听完讲座,我们迫不及待地来到风雨操场卖书,这儿已经人山人海。我买完书又争先恐后地来到操场上等候签名,只见操场上排起了长龙,轮到我了我看着沈石溪伯伯郑重地签下了名字,心里无比开心。
通过这次活动,我知道了沈石溪伯伯在云南生活了十多年,虽然那里生活贫苦,但精神充实,文学之梦点亮了人生。他的故事让我知道了只要善于观察,就能写出好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