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3 17:37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6 17:17
中国政府以亚洲和平和中印友谊为重,对印度的武装侵占活动一直采取克制忍让态度,并为和平解决中印边界问题作出了不懈的努力。
周恩来总理为和平解决中印边界问题作了长期不懈的努力。他指出,中印两国人民的友好关系和中国西藏地方与印度在宗教及商业上的紧密联系,中国政府争取印度的友好合作是极为重要的。1953年12月,周恩来总理提出了互相尊重主权与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这些原则成为了发展两国友好关系、解决中印边界问题的基础。然而,1959年3月22日,尼赫鲁向周恩来提出了大片领土要求。周恩来在1959年9月8日的回信中明确指出,中印边界从未正式划定,中国政府一贯主张通过友好协商解决边界问题,而不承认所谓的“麦克马洪线”。
在1960年,周恩来为了和平解决中印边界问题,多次与尼赫鲁进行会谈,提出了和平解决的具体步骤,并建议两国总理举行会谈。尽管如此,印度政府拒绝了中国的和平建议,坚持要中国从西段自己的大片领土上撤出,甚至要中国东段撤出位于“麦线”以北的扯冬地区以北作为同意谈判的先决条件,这关闭了和平谈判之门。
战争爆发,印度政府策动和支持的西藏农奴主叛乱失败后,尼赫鲁公然抛弃了中印友好的旗帜,把中国政府谋求和平解决边界问题的努力和克制忍让视为软弱可欺,进而得寸进尺,对中国步步进逼。从1961年开始,尤其是从1962年4月起,印军在中印边界西段中国境内先后设立了43个军事据点。印度政府侵占中国领土后部署对华战争的规模和程度,都超过了过去的英帝国主义。当时印度立场是,在东段已将中国军队“赶回两英里”,在西段全线向前推进,庆祝并祝贺尼赫鲁取得了“拿破仑式的大胆的规划所取得的独一无二的胜利”。在此情况下,尼赫鲁得意忘形,悍然拒绝中国政府多次提出的和平谈判解决边界问题的建议,决心诉诸武力。
1962年10月2日,尼赫鲁在新德里声称:印度政府要“以军事力量对付中国”。12日,他公开下令:要把中国军队从印军侵占的中国领土上全部“清除掉”。14日,印度国防部长口称:要同中国打到最后一个人、最后一支枪。接着,他又乘飞机赶到靠近中印边界东段的印境提斯浦尔城,进行军事部署。随即,印军在东段大量增加兵力。17、18两日,入侵印军在东段和西段边境上,向中国边防部队进行猛烈炮击,挑起了大规模的边界武装冲突。
中国政府和边防部队始终保持着最大的克制和忍耐,采取了一系列避免武装冲突的措施。当印军侵占中国领土、频繁挑起边界纠纷时,中国政府指示中国边防部队,必须作好两手准备:力争好,准备坏。即在争取和平谈判解决边界问题的同时,必须作好应付印军进攻的准备。在尼赫鲁政府大肆反华,疯狂挑衅,调兵遣将,停结部队,完全堵塞了和平谈判的一切渠道后,中共中央及时作出决定:为了打击印度反动派的嚣张气焰,保卫祖国边疆的安全,创造中印边界问题谈判解决的条件,决定对入侵印军进行反击。中央军委立即对反击作战作出指示:军事指挥工作,政治动员工作,后勤保障工作,务必精心计划,周密组织,切实做好。指出,此次同印度反动派作战,事关国威军威,务求初战必胜,只能打好,不能打坏。
遵照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的决定指示,中国西藏、新疆边防部队立即进入了战备状态。为了实施自卫反击作战组织指挥,西藏军区组成了“西藏军区前进指挥部”,主要负责东段指挥。西段,新疆边防部队组成了“新疆军区康西瓦指挥部”,由副军长何家产负责指挥。西藏、新疆边防部队接到中央军委反击作战的命令后,迅速部署兵力,进行紧张的战前准备,迎击印军大规模进攻。
1960年11月24日以及稍后的12月3日,印度加尔各答当局忽出奇招:逮捕当地兴华中学校长张学文、副校长谢应瑞、当地华侨报纸《中国新闻》总编辑侯兴福和山东同乡会会长刘维兴等13名华人。 实际上,从2月份起,印度噶伦堡、加尔各答有关当局已经先后向旅居当地的华侨发出通知,限令接到通知者几天到3个月内离开噶伦堡或印度。至9月份,接通知人数已增至几十人之多。通知书没有说明任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