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3 23:26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1 20:01
贵州种植蓝草并用以染色的历史悠久,早在《贵阳府志》和《黎平府志》中就有记载。蓝草是一种一年生草本植物,茎高不及1米,叶互生,7月开花,9月间收割。从蓝草中提制的靛,由木蓝属植物蓼篮、菘蓝、马蓝、吴蓝等的茎、叶发酵制成。蓝草在贵州民间除了用作染料外,还有辟毒除虫的药物作用。
在中国,采集蓝草制作蓝靛的记载早已有之,据古书《夏小正》记载,我国在夏代已种植蓼蓝,并已知道它的生长习性。《诗经·小雅·采蓝》中记载:“终朝采蓝,不盈一詹”, ;《说文》中记载:“蓝,染青草也。”;《荀子劝学》中记载:“青,取之于蓝而胜于蓝。”这些古籍诗文中所说的“蓝”,就是指的蓼蓝,说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植物染料来进行织物染色的国家。
东汉时期,马蓝曾为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的经济作物。北魏农学家贾思勰在著作《齐民要术》中有详细记载,先是“刈蓝倒竖于坑中,下水”,然后用木、石压住,使蓝草全部浸在水里,浸的时间是“热时一宿,冷时两宿”。将浸液过滤,按百分之一点五的比例加石灰水用木棍急速搅动,等沉淀以后“澄清泻去水”,“候如强粥”,则“蓝靛成矣”。这种制靛蓝及染色工艺技术,已与现代合成靛蓝的染色机理几乎完全一致。
明代科学家宋应星对蓝草的种植、造靛和染色工艺,进一步作了全面性的阐述和总结。他在所著的《天工开物》中说:“凡蓝五种皆可为靛。茶蓝即菘蓝,插根活。蓼蓝、马蓝、吴蓝等皆撒子生。近又出蓼蓝小叶者,俗名苋蓝,种更佳。”在靛蓝染色方面,书中指出:“凡蓝入缸,必用稻灰水先和,每日手执竹棍搅动,不可记数。其最佳者为标缸。”
在江苏的《光绪通州志》中,详细记载了小暑前后、白露前后可两期采集蓼叶,取净叶二十八斤,石灰十二斤拌成一料,四料便可做成一担蓝靛,形如淤土,故称“土靛”。在“州志”中记载民间制靛的简单过程,足以说明蓝草的种植和蓝印花布的生产在当时物产中的重要地位。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有记载,指出路边青含黄酮类;蓼蓝全草含靛甙、*素及鞣质;菘蓝叶含色氨酸、靛红烷B、葡萄糖芸苔素及靛蓝等;草大青及马蓝叶均含靛蓝,都有主治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的功能。特别是用蓼蓝制成的“板蓝根”中成药,已为人们所熟悉和普遍使用。
在台湾早期的蓝草种植大都是以山蓝为主,山蓝又叫做大菁,曾经也是早期销往*的台湾产品。主要采集地区分布在北部的阳明山、坪林和猫空、三峡一带山区,中部地区是在苗栗、日月潭、埔里、溪头、阿里山、奋起湖等山区。蓝的染色使用,在国外也出现的很早,如印度在西元一世纪时,在一份航海的纪录文件中,就出现有利用海上运输蓝靛的纪录了。在南美安地斯山纪元前3-4世纪间的印加人的遗迹中,出土有染上蓝之棉布。早期的埃及称蓝为「indicum」,也存在於纪元200年左右叙利亚地区所发现的盾牌上,被当成涂料。欧洲的商人早在13世纪时,就已经引进欧洲各国,在当时的英国还曾经把蓝靛当成是「恶魔的药」,立法*使用。15世纪後,蓝靛也被当成是绘画的颜料之一。
综上所述,蓝草作为染料的历史悠久,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各地都有着广泛的应用。从古至今,蓝草的种植、制靛和染色工艺都得到了深入的探索和发展,体现了人类对自然的深刻认识和利用。如今,蓝草的染色技术仍然在各个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多彩的色彩。
染料叫蓝。凡可制取靛青(即靛蓝)的植物,均可统称为 “ 蓝 ” 。靛蓝的粗制浮沫即中药青黛,蓝草的根即著名中药板蓝根,其果为中药蓝实。它们皆有杀菌消炎,清热解毒之药效,可用于防治流脑、流感及肝炎等传染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