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坐制连坐制-历史渊源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4 00:02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30 17:10

连坐制源于周春秋战国时期,是君主*时期的一种制度,旨在加强控制人民与土地占有。


中国很早便有了户籍管理制度,周朝就设有司民之职。国家基层社会中普遍实施什伍里甲制度,这是*时代控制人身自由的最基层组织形式。春秋时期,齐国率先推行什伍制,十家为什,五家为伍,什长、伍长负责治安管理。秦国在商鞅变法后实行什伍连坐法,后世里甲制度由此发展而来,长期成为国家基层社会的人身控制形式。


连坐制使得国家的赋税、徭役、兵役*得以落实,强化了*政权对人民的控制。通过这种制度,国家能够更加有效地管理人口,确保基层社会的稳定和秩序,同时也对人民的自由和权益造成了*。


连坐制在历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它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国家的稳定和统一,但也带来了对个人自由的侵犯。这一制度的实施,反映了*统治下权力与秩序的双重特征,对后世社会管理和*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


扩展资料

秦的社会组织相当严密,商鞅变法建立了“连坐制”内容包括:禁止父子兄弟同室而居,凡民有二男劳力以上的都必须分居,独立编户,同时按军事组织把全国吏民编制起来,五家为伍,十家为什,不准擅自迁居,相互监督,相互检举,若不揭发,十家连坐。 这种严苛的法律把农民牢牢束缚在土地上,国家直接控制了全国的劳动力,保证了赋税收入。统一后秦国将此推广至全国。类似的保甲制度和户口制度一直到中华*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仍被当局采用。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