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篇世说新语的读书笔记,2-300字左右,急!!!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4 11:03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6 05:16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

“文”,本义指各色交错的纹理,“化”是事物的变化过程,“文”“化”合用,则有明显的文明教化之义,所谓“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中国文化,以儒家思想为主,兼收法家、道家等各学派,但在一般范畴内,还是以儒家思想为重要指导,注重天人合一、修身为本,强调人伦观念和自省自立,但就是这种明德新民、止于至善的、伟大神圣得似乎不食人间烟火的中国传统儒家思想,有时候也常常是让人哭笑不得。

最近翻《世说新语》,刚看了一半,觉得有些文章,应该拿出来晒一晒。
1.“未见愠喜”:王戎与嵇康相处了二十年,从未见过他脸上露出过高兴或是不高兴的神色。
喜怒不形于色,形容冷静沉着,与“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异曲同功,一直被中国传统文化奉为处世经典备加推崇,其实想想,天天一付死人脸,面无表情,装酷还是扮靓?他心里想什么、准备做什么你全摸不准,跟这种人在一起,你不感到恐怖?
2.“嗣宗谨慎”:晋文王司马昭说阮籍治学特别严谨,言行非常谨慎,每与之谈话,他的言谈总是抽象悠远,从不随便说别人的好与不好。
如此讳莫如深,深藏不露,不该说的不说,该说的也不说,学问虽然大到五辆车也拉不动,其实不过是个木头人,谨慎是够了,但十杠子压不出一个P来,是书读多了看不清道儿?还是跟头多了摔疼了PG?估计故做深沉的时候少,怕祸从口出的时候多。
3.“范宣受绢”:范宣八岁时,有一次弄伤了手,不由得落下泪来。有人问“疼不?”,他居然说“《孝经》上说,体须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损伤,我因此才哭”。
一个八岁的孩子,书读得多了,疼都不敢说疼,搬出“受之父母”的套词来掩饰,酸味扑鼻,酱香浓郁,着实可爱。
后来人家见他简朴,送他百匹绢,被他拒绝,五十匹、十匹、最后到一匹,他还是不接受,人家实在没招,从车上扯下两丈左右的绢窗帘塞给他。“做人,总不能让自己的老婆没裤子穿吧?”他才无奈接受。
读书是好事,可五谷不分四体不勤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读了八大车的书最后却不能保证自己的老婆穿上条裤子,还自认为这是独善其身的清高,那还读书干啥?卖菜去得了,至少卖菜,能给老婆买条两只腿的裤子吧?
中国儒家文化的宗旨是“齐家治国平天下”,可起码得能“齐家”吧?不扫一室,焉扫天下?自己家都整不明白,平天下之说,还是免了吧。
4.“二吴之哭”:说的是姓吴的两个兄弟,父亲死了后,哥俩每天二十四小时守在灵前,跳着脚号淘大哭,路人都被感动得掉下泪来,后来一个当官的被这二人的孝心感动,赐给兄弟二人不小的官,使得二人平步青云,成了贵人。
中国自古,只要够孝,就可以做官,故尔过去有“举孝廉”的出仕之途,而且为人子者也大多能尽到孝道,因为孝已不仅仅是一种五常人伦观念,而是有望通过“孝动一时”感天动地从而达到做官的目的,现如今光是孝不行了,除了能得到两声不疼不痒的称赞,换不了官帽挣不了钱,所以能真正尽孝的自然少了,更多的心思,从尽孝上转移到了挣钱和跑官上,古代人卧冰求鲤、扇枕温席,现在读来,除了感动,也多少有点功利的意味在里边。
5.“天之自高”:王蒙与刘真长二位同志分别一段时间后重又见面,王对刘说“感觉你又进步了一大截啊。”刘微微一笑。“这就好象天本来就是那么高一样啊。”
见过自视清高的,没见过这么清高的。穷酸腐儒的自命不凡,常常是一把无形的刀,害死了自己,也害惨了中国文化,比如三国中就有孔融、杨修、弥衡之辈,太把自己当回事,结果,那回事经常就变了味。更有文人相轻一病,自古就无良药可医,让人跺脚。

中国的儒家文化,留毒不算少,也害了不少中国文人,远到屈原杜甫近到梁启超胡适,还有虚构的范进孔乙已,很多时候,死读书的结果就是自己玩自己,书读越多越不得好死,这种楞往牛角尖里钻的劲,也成为儒家文化的精髓遗产之一流芳千古臭名远扬。
中国文化,是有其紧箍咒和捆仙绳的。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