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完我《清史稿》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4 07:10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16小时前

宁完我在处理事务时勇于直言,曾提议改革官制和规定服饰。十二月,他上疏阐述道:“自古以来,设立官职并非帝王好大喜功,而是出于对国家治理的考虑。设立六部是为了确保国家纲纪,六科则以防六部偏私,馆臣则是为了开导君主,通政则是为了解决下情闭塞。这些制度相互依存,缺一不可。虽然我国没有言官,但人人都可进言,但这并不足以保证公正的批评。我想明确指出,我国虽有六部,但鲜见有人敢于直言弹劾。国家似乎过于平静,是否意味着没有问题?全国上下随波逐流,以圆滑为处世之道,以容忍隐晦为公允,以退缩为稳重。在皇上努力治理下,这样的景象并不令人欣慰。当今掌权者,未必都能遵循公正,下属不敢质疑上级,局外人又怎敢议论权贵?我知道皇上有时能听到国事,但这更像是过去的密报,不如设立言官,公开讨论利弊,更能发挥其作用。言官一旦设立,连君主自身也应接受监督,其他人更无需畏惧。只要不涉及贪污欺诈,应允许他们畅所欲言,这是古代帝王明智的治国策略。南朝言官的失职,源于君主的鉴别力不足,而非制度本身的问题。我国的'笔帖式',在汉语中称为‘书房’,朝廷为何需要这样的书房?官员混杂,官位不明。没有通政,下情无法上达,何谈励精图治?至于服饰制度,尤其需要区分满汉,这是首要之事。皇上对待汉官充满关怀,但国人却对其不敬,导致汉官因语言障碍受到侮辱,甚至伤心落泪,这如何吸引异族,形成一体?因此,我认为区分服饰至关重要,希望皇上不要忽视。我们虽才疏学浅,但忠诚耿直,至死不变。去年副将高鸿中被任命为甲喇额真,我曾上疏请求留下;现在游击范文程又补任刑曹,恐怕我也难以长久留在文馆。如果我和少数几位同事离开,还能否有勇气为皇上直言不讳,实属疑问。奏疏呈上后,皇上对此表示赞同,下令逐步实施。”


扩展资料

宁完我(1593-1665)清初大臣。字公甫。辽阳(今属辽宁)人。天命(1616-1626)中归附努尔哈赤。隶汉军正红旗。历任内弘文院大学士、议政大臣、太傅兼太子太傅。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