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4 07:22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7 15:35
清朝灭亡的过程中,一些忠臣如毓贤的表现成为关键转折点。1900年,面对朝廷号召与洋人开战,毓贤采取极端措施,下令杀害了大量在山西的洋人和传教士,导致山西成为当时牺牲最惨重的省份。尽管慈禧最初因毓贤的忠心仅革职充军,但洋人坚决要求处死他。1901年,毓贤在兰州被处决,其临终挽联反映了他对生死的态度和对朝廷的忠诚。
李鸿章在庚子战争期间被召回北京,但因局势不明和对洋人的顾虑,他迟迟未动。当慈禧催促议和时,李鸿章虽被要求北上,但仍选择在上海与各国领事接触,拒绝直接参与。在此期间,他拒绝了黄兴关于推翻清朝的请求,坚持“一代人做一代人的事”。
赔款数额的确定经过多国协商,最终确定为4亿5千万两白银,以海关税等为抵押,对民众来说人均一两,具有极大羞辱。慈禧的底线是保持自己的统治权,她同意了这一苛刻条件,而洋人则坚持惩办“祸首”和巨额赔款。庚子战后,清朝的声望降至谷底,直到1906年立宪才有所回升。
在战争的残酷现实中,主战派的盲目自信和慈禧的决策失误共同导致了清朝的严重挫败。而孙中山则看到了起义时机的成熟,认为外敌入侵是变革的催化剂。这次事件深刻影响了中国的近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