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孙中山对五色旗恨之入骨?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4 14:38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7 02:29

1912年4月,临时政府迁至北方,5月,临时参议院认为作为全国立法机构,有权力统一国旗,决定采用五色旗为国旗、十九星铁血旗为陆军旗、青天白日旗为海军旗。6月8日,袁世凯以临时大总统身份发布制令,五色旗成为临时国旗。然而,袁世凯随后废止了中华民国临时法,推行《袁氏记法》,改内阁制为总统制,并最终称帝。尽管背信弃义,但五色旗作为北洋时期的象征被保留,成为中华帝国国旗。五色旗短暂的作为中华民国国旗的历史至此结束。


孙中山对五色旗的选用持有强烈反对态度,他认为这面旗象征着国家的分裂,是“四分五裂之官僚旗”,并质疑其选择的合理性。他提到清朝的黄龙帝旗已弃用,却采用了清朝武官的五色旗,这导致了清朝的覆灭和武人难以根除。尽管如此,五色旗还是与北洋政府共存了16年。


1912年1月,参议院原拟采用五色旗为国旗,但孙中山对此表示保留,希望在满清灭亡、民选国会成立后由国民决定。尽管为了争取袁世凯的支持,参议院最终选择了五色旗,但孙中山随后在广州建立了国民党,将青天白日满地红旗定为党旗,最终,国民党与共产党合作,青天白日满地红旗成为中华民国的法定国旗,而北洋政府仍沿用五色旗。


章太炎晚年,与国民政府对立,支持北洋军阀。在1936年章太炎逝世时,他选择用北洋政府的五色旗覆盖,以此表达对国民政府的抗议,显示了五色旗在历史中的复杂象征意义。


扩展资料

五色旗又称五族共和旗,是中华民国建国之初北洋政府的国旗,旗面为按顺序是红、黄、蓝、白、黑五色横长方条,表示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但另有一说,指五色旗是根据清朝的五色官旗改变而成。而此五色也是五行学说代表五方的颜色。五色旗原为清朝海军一二品的官旗,革命党革命时期江苏、浙江、安徽等省多用此旗。 国民党北伐成功后,被青天白日满地红旗所取代。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