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城灯影记》
暮色四合时分,我独行于奉节街头。这座被长江三峡环抱的古城,白日里尚显质朴,入夜后却陡然换了副面孔。灯火如豆,次第亮起,竟将山城的轮廓勾勒得如此分明。
说来惭愧,我原以为这渝东北的县城,不过是\"巴东三峡巫峡长\"中的一个注脚。谁曾想,当夜幕低垂,那些依山而筑的楼宇便显出了灵性。层层叠叠的灯火,恰似杜甫笔下\"星垂平野阔\"的意境,却又多了几分人间烟火气。
这灯火最妙处,在于其错落有致。高处是璀璨的明珠,低处是流动的银河,中间还夹着些忽明忽暗的萤火。这般景致,莫说是西部县城,便是放在沿海大城,也未必逊色。我站在夔门大桥上眺望,但见江面倒映着万家灯火,恍惚间竟分不清哪处是天,哪处是水。
想来这奉节人的智慧,与山势一般曲折。没有平原可依,便向空中借地;缺乏通衢大道,就在悬崖峭壁间开出路来。而今郑渝线贯通,铁龙穿山越岭而来,倒像是给这座\"诗城\"添了新的韵脚。
夜渐深,街头卖烤红薯的老汉收拾着担子。我问他可觉得高铁来了有何不同,他咧嘴一笑:\"往日这时候早收摊了,如今游客多了,生意能多做两时辰。\"这话朴实,却道出了变迁。
临别时回望山城,灯火依旧。忽然想起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的诗句。千年前的诗仙乘舟东下,千年后的旅人却可乘兴而来。这大概就是所谓的\"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吧。
愿这座不夜的诗城,永远保持着这般既古老又新鲜的模样。也愿每一位来此的游人,都能在灯火阑珊处,寻得属于自己的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