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尚旅游网
浙江丽水:这个容易被读错名字的城市,竟藏着好多“宝藏景点”?
责编:趣尚旅游网2025-09-04
导读世间有些地方,总在喧嚣之外静静伫立,仿佛不愿与时光争斗,却又暗暗孕育无数惊喜。浙江西南角,便有这样一座城池。古时称“处州”,如今名曰“丽水”。山川灵秀,江河婉转,被人唤作“浙江绿谷”。它既是全国文明之地,又是生态示范的样本,更是旅行者心底的一处秘境。只是“丽水”二字,常常被人读作“立水”,实则应为“黎水”,此中差别,倒像极了世人常把安静的宝藏忽略。 若问丽水如何打动人心,需从几处细节说起。 城中万象山公园,似乎是热闹的所在。然而深藏其中,却立着一位低调的“老者”——灵鹫寺石塔。此塔南宋所建,

世间有些地方,总在喧嚣之外静静伫立,仿佛不愿与时光争斗,却又暗暗孕育无数惊喜。浙江西南角,便有这样一座城池。古时称“处州”,如今名曰“丽水”。山川灵秀,江河婉转,被人唤作“浙江绿谷”。它既是全国文明之地,又是生态示范的样本,更是旅行者心底的一处秘境。只是“丽水”二字,常常被人读作“立水”,实则应为“黎水”,此中差别,倒像极了世人常把安静的宝藏忽略。

若问丽水如何打动人心,需从几处细节说起。

城中万象山公园,似乎是热闹的所在。然而深藏其中,却立着一位低调的“老者”——灵鹫寺石塔。此塔南宋所建,原应有七,象征“过去七佛”,今仅存其四,仍自南向北分列一至四号。塔高四米余,六边形基座,塔身椭圆,中空处安置佛像,雕饰依稀,仍见古人心思。彼时因修瓯江水库,塔曾迁至云和,后又在1980年重返丽水,如同一位游子辗转归来。今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却因位置隐秘,游人往往无缘得见。塔身虽残,风骨犹在,正是研究宋代佛教与石刻工艺的活教材。

丽水不仅有石塔,也有堰渠。堰者,古时水利工程之称。举世皆知都江堰,而丽水莲都区碧湖镇堰头村的通济堰,被人称作“小都江堰”。始建于南朝萧梁天监年间,距今一千五百余年。坝体呈弧拱状,长二百七十五米,宽二十五米,高二米半。初为木构,南宋改石。因地势高低相差二十米,水流得以自灌四万余亩良田。它首创拱坝结构,抗洪能力强,亦减轻堤岸受损。碑刻林立,记载堰史与筑堰功臣。2001年入列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更跻身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祖先智慧,在此静静流淌。

若再往缙云走,人们大多先想起烧饼。但真正震慑人心的,是仙都景区。唐玄宗因感其奇,御笔题下“仙都”二字。鼎湖峰直插云霄,高虽不足二百米,却被尊为“天下第一峰”。传说轩辕黄帝曾在此炼丹,留下“鼎湖”之名。白居易诗句“片云孤石独崔嵬”,便是对此奇观的写照。这里群峰环绕,水色清奇,有桂林之秀、黄山之奇、华山之险,实在当得起“人间仙境”之名。

丽水之美,不止山川古迹,还有那沉淀千年的生活。松阳县,便是“最后的江南秘境”。在此有个陈家铺村,本是元末明初的小村落,因地处偏僻,保留了原汁原味的山村格局。近年因改造而生机重现,网红书店、咖啡馆、民宿纷至沓来,文艺青年络绎不绝。可若细看,村屋依山而建,脉络仍旧古朴。2014年入列国家级传统村落名录,古今交融,倒也别有意味。

而松阳老城,更像一部翻开的古籍。城中“三庙”齐全,街巷木楼多为明清遗存,空气中弥漫市井烟火。走入松阳老街,不见人为雕饰,只有本地人依旧在此生活、买卖。与许多被改造成商业展厅的老街不同,这里更像是古人留给今人的一份真实。

丽水的价值,不只在于美景和传说,更在于它将历史、自然与人情紧紧相扣。这里的石塔,见证岁月的迁徙;这里的古堰,滋养千顷良田;这里的峰峦与村落,让人重拾安宁。

若你厌倦了钢铁丛林,不妨来此走走。或探访灵鹫寺石塔,读懂一段风雨历史;或立于通济堰前,敬叹先民智慧;或登鼎湖峰,揽天地于胸;或闲逛松阳老街,感受人间烟火。

愿你在丽水,找到属于自己的安宁与欢喜。愿这片绿谷,不只留在地图上,更留在人心里。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