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尚旅游网
釉色里的时光褶皱——天津瓷房子漫记
责编:趣尚旅游网2025-10-10
导读【旅游漫记】初秋的天津卫,梧桐叶刚染上新凉,我踩着五大道的落叶纹路,拐进赤峰道上那座被釉色包裹的奇幻建筑。瓷房子像一颗被时光打磨的多棱镜,在午后阳光里折射出青、白、粉、黄的光晕,连空气里都飘着几分古瓷的温润气息——这不是博物馆里冰冷的展柜,而是一座用百万片瓷片写就的立体史诗。(李继三)推开嵌着青花瓷片的铁门,最先撞入眼帘的是墙面上蜿蜒的"龙形照壁"。青花色的龙身从欧式立柱缠绕而上,鳞片是明代永乐年间的青花缠枝莲瓷片,龙须则用细碎的粉彩瓷条拼接,龙爪下踩着的"海水江崖"纹,竟藏着数十片清代康熙年间

【旅游漫记】初秋的天津卫,梧桐叶刚染上新凉,我踩着五大道的落叶纹路,拐进赤峰道上那座被釉色包裹的奇幻建筑。瓷房子像一颗被时光打磨的多棱镜,在午后阳光里折射出青、白、粉、黄的光晕,连空气里都飘着几分古瓷的温润气息——这不是博物馆里冰冷的展柜,而是一座用百万片瓷片写就的立体史诗。(李继三)

推开嵌着青花瓷片的铁门,最先撞入眼帘的是墙面上蜿蜒的"龙形照壁"。青花色的龙身从欧式立柱缠绕而上,鳞片是明代永乐年间的青花缠枝莲瓷片,龙须则用细碎的粉彩瓷条拼接,龙爪下踩着的"海水江崖"纹,竟藏着数十片清代康熙年间的民窑瓷碗底。向导说,这是主人张连志先生用十年时间收集的古瓷片拼贴而成,每一片瓷都带着前尘往事:或许某片青花曾盛过江南的烟雨,某块粉彩曾映过深宅的烛火,如今它们挣脱了器物的形制,在砖墙上重组成新的生命。

沿着瓷片铺就的旋转楼梯向上,指尖划过扶手处的"百瓶墙"。近百个形态各异的瓷瓶半嵌在墙中,既有清代的珐琅彩蒜头瓶,也有的浅绛彩观音瓶,瓶身与墙面的瓷片无缝衔接,像是从砖石里自然生长出来的艺术品。最惊艳的是三楼露台的"瓷 mosaic 穹顶",数万片细碎的彩瓷按色谱排列,从孔雀蓝到胭脂红,从霁青到鹅黄,拼出梵高《星空》的漩涡纹理,却又在细节处藏着中式的云纹与缠枝。当风穿过露台的瓷风铃,叮当声里竟分不清是东方的韵律还是西方的节拍。

在二楼的"瓷片记忆馆",我看到了瓷房子最特别的"作品"——一面用破碎瓷片拼贴的"时光墙"。这里有时期的儿童虎头瓷枕残片,有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搪瓷杯瓷块,甚至还有几片带着烟火气的老瓷碗碎片。向导说,这些碎片大多来自天津本地的老宅子,是张连志先生从拆迁工地里一一拾起的。"破碎不是结束,而是另一种开始。"他指着一块带着裂纹的青花碗底,碗底的"大清乾隆年制"款识虽已模糊,却在与其他瓷片的拼接中,讲述着一座城市的烟火记忆。

暮色渐浓时,瓷房子的灯光次第亮起。釉色在夜色中变得愈发温润,那些曾经破碎的瓷片,此刻像被赋予了星光,在砖墙上闪烁着柔和的光芒。我忽然明白,瓷房子吸引人的从来不是猎奇的装饰,而是藏在釉色里的温柔——对传统文化的敬畏,对破碎之物的珍视,以及让时光在瓷片中重新褶皱、生长的想象力。

走出瓷房子时,晚风带着桂花香拂过脸颊。回头望去,那座被瓷片包裹的建筑,像一位穿着彩釉外衣的老者,在天津卫的烟火气里,静静诉说着关于破碎与重生、传统与时尚的永恒故事。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