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6日至8日,一场以“佑泰佑顺”为主题、“状元之路”为主线的沉浸式中式游园会,在泰顺县罗阳镇文祥顺园举行。
活动通过可感、可互动的游园形式,铺设了一条跨越时空的文化体验之路,吸引了众多市民游客前来感受泰顺历史文化魅力。据统计,限量1985张“通关文牒”已全部通关完成,三日游客人次突破2万。
启幕:少年之声 诵响文脉
“中华少年,顶天立地当自强……”10月6日上午9时,三十余名身着传统学童服饰的学子,整齐列队于“佑泰佑顺”主题台阶前,神情庄重,齐声朗诵。
这穿越时空的呐喊,与泰顺历史上无数在书院中苦读的先贤身影隔空对话,不仅仅是一场活动的开始,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象征着泰顺“耕读传家”的文脉在新时代少年身上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市集:百艺相生 烟火见趣
“顺意市集”如同一个微缩的泰顺文化长廊,16个特色摊位将非遗手作、地方美食与文房雅玩巧妙融合。在这里,匠心与创意碰撞,传统与现代交融,让市民在“逛逛逛”和“买买买”中,深度体验泰顺文化的“顺意”之美。
与市集的烟火气相得益彰的,是舞台连续三天上演的“文艺赋美”演出。古筝、茶艺、木偶戏、舞蹈、音乐会……一系列高品质的演艺节目,将中式美学的风雅诠释得淋漓尽致。这不仅是对市民的文化滋养,更是泰顺“文风鼎盛”在当代的生动实践,真正实现了“文艺赋美”生活,让艺术流淌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
展览:金石为骨 笔墨见情
在连接古今的“状元廊”上,“方介堪作品展”静静陈列。28幅珍贵的篆刻作品,方寸之间尽显乾坤。篆刻作品印拓,线条遒劲,布局精妙,生动展现了泰顺文化风采及深厚的文化底蕴。观众在此驻足,不仅能欣赏到顶级的篆刻艺术,更能从一笔一划、一刀一刻中,感受到泰顺文人那种沉静、坚韧、追求极致的精神风骨。
另一边,则是墨彩交融的书画天地。泰顺书法家与美术家协会的13位艺术家,以笔为耕,以墨为韵,倾情创作50件精品力作。他们或聚焦于泰顺廊桥、山水清音,或挖掘于耕读文化、状元文脉,这一笔一画之间,是对故乡风物的深情凝视,更是泰顺文脉传承的生动实践。游客漫步其间,不仅能领略泰顺的山水之美、人文之盛,更能从中汲取一份浸润着笔墨书香的文化力量。
体验:沉浸游园 梦回科举
本次游园会最核心、最引人入胜的环节,莫过于精心设计的七大沉浸式游园活动。参与者不再是旁观者,而是化身古代学子,亲身体验一场从求学、赶考到金榜题名、荣归故里的完整人生旅程。
“州县备案”:旅程的起点,参与者在“州县衙门”的服务台前,领取一本古风十足的“通关文牒”,正式开启了“状元之路”的挑战。
“夫子授业”:在“勤学堂”,参与者向“吴夫子”行礼、诵读经典,唤醒参与者尊师重道的传统与求知若渴的本心,成功获得“勤学”章。
“春闱会试”:参与者与“钦差大臣”进行“飞花令”诗词接龙,考验的是真才实学,现场气氛紧张而有趣,完成挑战获封“贡士”章。
“殿试策问”:最高级别的“殿试”考场,参与者临摹书写与“文祥塔”相关的诗词。在笔墨纸砚间,沉淀心性,展现才华,赢得象征最高学术荣誉的“进士”章。
“雁塔题名”:在文祥塔下留影纪念,与亲友分享喜悦,记录这难忘的瞬间。参与者在以文祥塔为背景的“题名阁”拍照打卡,分享朋友圈,从“礼官”处获得“题名”章。
“御街夸官”:参与者披着红绸,在“夸官道”上巡游,接受众人的祝福,体验“一日看尽长安花”的春风得意,获“殊荣”章。
“荣归故里”:旅程的终点——“荣归堂”,将盖满印章的“通关文牒”交给“知府大人”验证,随后领取象征“金榜题名”的“文房四宝”礼包,为这场文化之旅画上的句号。
这条精心设计的路线与互动环节,将泰顺的历史文脉、建筑瑰宝与学子们的升学愿景紧密结合。学子们不仅在游园中感受到乐趣,更在沉浸式的体验里,完成了一次与先贤对话的文化寻根之旅,从而坚定了自我的奋斗信念。
学生林梦洁开心地分享:“我觉得,写书法最好玩,可以体验当状元的滋味,很开心。”家长张浩炜说:“活动让我们了解到很多中国的传统文化、泰顺文化,包括礼仪、科举制度等。”
据了解,泰顺不仅以廊桥遗梦、氡泉温情闻名遐迩,更是一片被翰墨书香浸润千年的文化沃土。历史上,这里书院林立,弦歌不辍,“耕读传家”的祖训代代相传,铸就了泰顺文风鼎盛、人才辈出的风骨与精神。
此次“佑泰佑顺”状元之路游园会,远不止于一场节日的趣味活动。它是一堂生动的、行走的泰顺文化教育课,完美诠释了“泰顺文风”在当代的传承。通过将廊桥、文祥塔等物质遗产转化为可感知、可互动的文化场景,成功激发了泰顺人对家乡文化的深度认同与自豪感,实现了文化滋养与精神激励的双重使命。
记者/季扬帆 陈(部分图片:罗阳镇)